好分五萬到原州新安縣,五萬到涇川縣,另五萬則由翟從恩帶去會州安置,到時正可用為礦工。(未完待續。)
第0367章 破鋒突騎
求支援!求訂閱!
這時代的州縣行政機構其實有些亂,比如別駕和司馬的職權就有點重疊,別駕是刺史的佐官,原稱為長史,後來撤消了。司馬也是刺史的佐官,權責並不分明,沒有實際檔管理的事,但卻什麼事都管。
章鉞本想整改一下,但翟從恩不同意,章鉞只好將自己關於州縣體制改革的一些設想上湊東京朝庭,等批覆後再說,轉身將精力投入到軍隊改編的事情上來。
這事翟從恩管不了,而會州鹽鐵開發的事必須要抓起來,章鉞只好送他去會寧,順便通知溫元愷和宗景澄,注意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翟從恩為人正直,行事有點固執,若參頦一本,章鉞可是吃不消。
要整編軍隊,又需要大量合格的新軍軍官,章鉞行文會寧,讓宗景澄從教導營調幾個嫡系的,加五百新軍官來涇州,但人還沒到,教導營也不能只有一個,便在涇州重開一個教導營,自任山長教授文課,以史成弘為副,並負責日常的軍事訓練,先是將牙軍、保定軍、臨涇軍、義寧軍、義勝軍現任的所有軍官,以及作戰有功的老兵,總共五千人調出來學習,進行速成培訓兩個月。
到五月底,郝天鷹和薛文謙帶著會寧的新軍官過來了,章鉞將這五百人與現任的兩軍軍官合到一起再學習,到七月初十,各州夏收之後,有了足夠的軍糧,正處於農閒之時,將彰義全軍一萬五千人集結到涇州,進行會操整編,打算以後重設防區。
彰義全軍設為四個旅,一旅常駐涇州,二旅分駐渭州、原州,三旅分駐固原、蕭關、瓦亭川一線,四旅就是會州鎮遠軍了。但這只是鎮軍,另外還要擴充鄉兵,徵募青壯農閒訓練,這是各州團練的事,正式分開了。
一旅正副旅帥為史成弘、張全義,正副參謀為魏源、馮守信,下轄五個團分駐涇州,原來的牙軍、保定軍軍號正式撤消。
二旅正副旅帥為高長海、商華慶,正副參謀為盧照義,王全斌,這是原來的臨涇軍、義勝軍一軍改編出來的。
三旅正副旅帥為杜延暉,劉文柏,正副參謀為金廣達,牛建真,這是以義勝軍二軍、義寧軍改編。
這三個旅都是獨立作戰單位,每旅各配有一個馬軍團,直屬旅部,但訓練時則集中一起。每個旅另有斥候、輜重兵、飲事兵、工程兵,訓練時都集中。為了各兵種分明,章鉞特意按兵種設立徽章,與每名士兵的番號序列號注前,配戴在右臂上。
刀盾兵就是兩支苗刀交叉在盾前,這個是一目瞭然;長槍兵就是長短槍加上標槍,三支槍叉立著也好認;弓兵就是一張角弓和一張長弓側面並立著,各搭著一支箭;
總之,都是按兵種的主要武器為標誌,弩兵以弩、操作投石機的的輜重兵以投石機和大車、斥候兵是刀槍弓弩等多種併成一個太陽形圓圈、飲事兵就是廚具、醫療兵就是創口狀紅十字號、工程兵就是工兵鏟加鶴嘴鋤。
這是步軍,命名為“破鋒”,馬軍命名為“突騎”,馬軍則比較簡單,只分輕、中、重三種騎兵,是人馬全身甲,還是僅馬頭馬頸披半身甲,有沒有甲片也都是一目瞭然的。
章鉞的設想架構是非常龐大而複雜的,草創工作是做到位了,但要完成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建設,只有後勤錢糧跟得上,才能真正完成。
這個設想,高階軍官們都知道了,個個興奮不已,因為有了目標,積極性提高很多,為期一個月合練會操,效果非常好。
章鉞在涇州大力改革軍政,會州送來報告,完成了鄉兵預備役的徵募編練工作,然後各調回駐地訓練,但缺大量武器。而這時鐵礦已經開採冶煉,並送來了樣本,鐵料非常不錯,含硫量較低,但冷鍛技術仍未成熟,還在摸索狀態。
章鉞有些著急,想去會寧可惜無暇分身,便手繪了一些冶鐵豎爐改進的草圖,加上自己所瞭解冷鍛技術的一些東西,派人送去會寧交給溫元愷,督促會寧鹽冶監監令儘快試驗完成。
七月是個多事的時候,就在章鉞厲兵秣馬,躊躇滿志之時,護送妻子符金瓊回京的二郎章鋮終於回來了。當時章鉞正在校場操練萬多士兵,接報便回城內府衙。
到大堂上,二郎一身軍服前胸後背都汗透了,正在大碗喝茶。章鉞快步上堂,擔醒道:“剛行遠路回來,身體正發熱少喝點水,不然都化做汗出了。”
章鉞見大堂兩側有官吏在辦公,便招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