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2 / 4)

小說:朕的霸圖 作者:九十八度

實沒什麼新意,照舊例而已。另外就是禁軍給予優厚的錢糧賞賜,一些重要文武官員加封散官,貴戚和大臣的妻子等命婦也加封誥命。

寺監官員就是如大理寺,或將作監等文官,為官七年以上,賜同明經出身,因為在此之前的後漢朝政混亂,一些低階官員是以小吏充任,有的甚至是白身,但今後不許如此。

再然後的加恩就非常廣泛了,為官十五年的綠袍官員都是六七品的,可以直接賜緋袍四、五品官,而著緋袍四五品官十五年的,則賜紫袍三品以上。而地方州縣官員,不管政績如何,一律加官。

至於梁朝就是朱溫所建立,清泰則是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年號,這兩朝有個共同點,都是兵變奪位,文官們深惡痛絕,肆意誹謗。事實上朱溫也沒那麼壞,不過是因為他把李唐文官重臣沉河,所以被大量抹黑。

顯德元年正月初三,郭威下詔,撤消鄴都,改大名府,建制地位在京兆府之下,依舊置天雄軍。到初五又加晉王郭榮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

當時大臣很難再見到皇帝,朝庭內外驚恐,害怕出事,聽說晉王掌管禁軍,才稍稍安心。可這時侍衛司禁軍中流言蜚語不斷,有士兵紛紛傳言說,元日郊祀的賞賜比唐明宗時少。

之所以今年高規格郊祀,是因為之前就有占卜者聲稱:鎮星在氐、房,乃鄭、宋之分,當京師之地;兼氐宿主帝王路寢。若散財以致福,遷幸以避災,庶幾可以驅禳矣。

也就是說,東京城在鄭宋之地,又是前朝劉漢帝王陵寢之地,若散財遷都房州才能消災。這本就是謠言,實際是去年郭威下詔撤消唐代以來的營田務,以及後梁時的牛租,這極大地損害了地方豪門大族的利益。

郭威當然看明白這件事,不得不同意郊祀散財,加恩全國文武。而且還有地方節帥,襄州安審琦進封陳王;鄆州符彥卿進封衛王,移鎮天雄軍;荊南高保融進封南平王;夏州李彝興進封西平王。

還有十幾位老資歷節帥進封國公,其餘加太尉、太傅,並再次大規模移鎮調任。其中,以以澶州節度使鄭仁誨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

以宣徽南院使、知永興軍府事袁鳷為彰義節度使,因為何福進未及上任便病危,所以換涇源節帥;以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王仁鎬為永興軍節度使;以樞密承旨魏仁浦為樞密副使。

節帥與重臣的調任非常微妙,袁鳷、王仁鎬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降職了。而鄭仁誨兩年不到就由恩州刺史兼團練使,升任樞密使加同平章事,位列朝堂宰相。樞密承旨魏仁浦,則一向為郭威所看重,升遷顯不露痕跡。

自此,樞密正副使都換成了文官,權勢被大幅度削弱。這一切都是為了制衡後漢以來的侍衛司,同時加強皇帝兵權。

到正月十七,郭威召李重進入宮託付後事,並強令李重進拜見郭榮,以定君臣名份。之前李重進與晉王郭榮之前的明爭暗鬥,郭威心如明鏡。

當天上午,上午,郭威草擬遺詔,於滋德殿駕崩,年五十一歲。

郭榮聞訊秘不發喪,收斂父皇遺體遷到萬歲殿,到二十日才召集文武百官朝見,宣讀太祖遺詔:晉王郭榮可在靈柩前即皇帝位,服喪和年號紀元一如舊制。

至二十一日,郭榮正式登基,在群臣的朝拜下即皇帝位。按郭威生前遺言,從簡辦理陵寢喪事,但這個也很繁瑣費時,以致郭榮很多天沒再召見群臣。中書令馮道再三上表,郭榮才出萬歲殿門見文武百官。

二月初一,太常卿田敏上尊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郭榮隨之命宰臣李谷撰諡冊文,王溥撰哀冊文,打算於四月下葬太祖於嵩陵。

不久,北漢國主劉崇聽說太祖郭威病逝大為高興,召集臣僚商議,圖謀取東京復國為漢,遣使赴遼國請求出兵援助。(未完待續。)

第0185章 碧眼金雕

西北的早春二月,晨風沒有多少暖意,仍帶著刺骨的冰寒。天氣也多是陰沉,野外荒原一片蕭條,未見冬去春回的復甦跡象。

會寧城外,近一個月的訓練,延州來的六營新兵們已脫胎換骨,負重列隊行軍,陣列齊整,步伐一致,一絲不苟。

宣崇文在前面帶隊,此行一百四十里拉練,三天到達會寧關,必須每天行軍四十里半,訓練任務略有些苛刻。有些軍官都口出怨言,但章鉞可不覺得,也不理會,甚至沒有親自帶隊,與士兵一樣步行的覺悟,他吊在老後面騎馬溜鷹,玩的很嗨。

兩隻青鶻鷹個頭又大了一些,吃魚也吃肉,還好腐肉不吃,不會是禿鷹了,但也絕對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