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第25節:酒與皇帝(5)

松江舊俗相沿,凡府縣官一有不善,則里巷中輒有歌謠或對聯,頗能破的。嘉靖中,袁澤門在郡時,忽喧傳二句雲:“東袁載酒西袁醉,摘盡枇杷一樹金。”蓋澤門有一同年亦袁姓者,住府之東,頗相厚妮,時有曲室之飲,故當時遂有此謠。人以為沈玄覽所造,遂以事捕之,瘐死獄中。沈平日有唇吻,善譏議,然此謠實不知其果出於沈否也。[49]

這個姓袁的松江郡守,經常與同年飲於曲室,還能有多少心思置於政事?百姓傳聯諷之,竟不惜製造冤獄,將人整死,專制淫威,令人切齒。與這個“西袁”堪稱一丘之貉的,還有一個姓名待考者,其人其事,一直作為笑柄在民間流傳:

明季一知州,日以酒色為事,民詞案牘從無清理,一切委之吏目。其吏目亦無明白審辦者,一味顢頇了事。時人為之語曰:“知也糊,目也糊。”兩官風聞入耳,嚴捕之,得誦是語者二人,鞫之。一供是買豬者,豬牙賺渠錢不知多少;一供是買木者,木客賺渠錢不知多少;故二人偶語“豬也糊,木也糊”。此一時遁詞,流傳至今,竟為市井口號。[50]

吳語豬、知同音,而木、目諧音。這兩個無視民瘼,惟知沉湎酒色的知州、吏目,在百姓心目中,事實上被看成與豬、木同類。民之口誅,嚴於斧鉞,此又一例項也。貪官汙吏,應當為之膽寒!

嘉靖時山東臨朐人馮惟敏(1511—約1580)在淶水縣當知縣,治績甚佳,嫉恨者竟“誣以賣酒”,致使落職。馮惟敏因此“戲為縣官賣酒”,作套曲《雙調新水令》,極盡諷刺之能事,堪稱絕唱:

……〔駐馬聽〕畫戟高牙,不比尋常賣酒家;香車駟馬,非同小可潑生涯。草刷兒斜向縣門插,布簾兒飄颯譙樓下。忒清高真秀雅,把廳堂淨掃新裝榨。……〔得勝令〕一個掌櫃的坐官衙,一個寫帳的判花押,一個承印吏知錢數,一個串房人曉演算法。這一個呆瓜,不吃酒便要當堂罵;那一個油花,不要錢就將官棒打。〔沉醉東風〕一個個攘帳的翻盆弄瓦,一個個少錢的帶鎖被枷。假若系良民且休索,是窮鬼饒他罷。帳難清屢次駁查,展轉那移下筆差,定問擬知情枉法。……〔折桂令〕琴堂中滿泛流霞……醉漢升堂,糟頭畫卯,酒鬼排衙。五更籌雙雙雙一迷裡投壺打馬,三通擂咚咚咚都做了擊鼓催花。鈔不料罰,價不爭差,只圖個脫貨求財,勝強如害眾成家。……[51]

全曲嬉笑怒罵,真令人忍俊不禁。但透過這支妙語聯珠的套曲,我們倒也可以從反面窺知,明朝的“官倒”,還不敢倒賣酒,否則就要被人告發。

陸容(1436—1494)有謂:“古人飲酒有節,多不至夜……長夜之飲,君子非之。京師惟六部十三道等官飲酒多至夜。蓋散衙時才得赴席,勢不容不夜飲也。”[52]由此可知,明中葉堂堂京中六部十三道官員,很多人都愛深夜飲酒。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凡是酒風大熾日,常是政風敗壞時。明中葉後,政風日差,國運漸衰,這與佔據高位的大官們縱酒怠政,也是不無關係的。到了崇禎年間,各種社會矛盾、政治矛盾日益尖銳,很多官吏白天忙於鑽營門戶,“及夜,又有呼廬鬪彩之會,飛觴引滿,耗竭神情,雖職司章奏,無慮萬端,亦但主吏奉行,官曹初不曾省視”。[53]“而世家子弟,向號淳謹有法度者,多事豪飲,以夜為晝。”[54]顯然,他們互為表裡,爭相腐敗,在一天天爛下去,走向滅亡。

四、酒與法

至今民諺有謂:“酒是色媒人”、“三碗酒下肚,惡向膽邊生。”顯然,縱酒犯法,是古今極少數酒徒的通病,或者說,酒往往是犯罪的誘因。明代著名政治家顧璘(1476—1545)曾一針見血地說:“夜飲晏起,乃奸盜所由始。”[55]那些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更無一不是酒鬼。這夥人即使下了大牢,偶得酒,也看做命根子一樣。明人小說中曾描寫有個叫楊洪的捕快,為偵破一件冤案,弄了些酒肉到獄中給強盜們吃,你看強盜們的那吃相,那德性:

虹橋書吧BOOK。

第26節:酒與皇帝(6)

楊洪先將一名開了鐵鏈,放他飲啖。那強盜連日沒有酒肉到口……一見了,猶如餓虎見羊,不勾大嚼,頃刻吃個乾淨……那未吃的口中好不流涎。[56]

用砒霜下酒毒死人命,固然是姦夫淫婦、人面獸心者慣用的伎倆,如:同上引書曾描寫正德時的李承祖,被繼母焦氏用砒霜下入酒中毒死,死前痛苦萬分,慘不忍睹:

須臾間藥性發作,猶如鋼槍攢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