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赫岑道夫依靠改革政策,艱難的贏得了大選。
同一年,顧祝同也以其發起的改革行動,獲得了總統府第二個五年的居住權,並且成為再次當選得票率最高的總統。
進入九零年代,中德冷戰的緊張局面已經有所緩解。
再次當選總統之後,顧祝同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了回訪,他也因此成為戰後第一位正式訪問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中國總統。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中德關係會有所緩和。
只是,幾乎沒有人相信,讓全世界在毀滅陰影下顫抖了四十年的冷戰行將結束,也沒有人相信,冷戰會以某一個超級大國分崩離析的方式結束,更沒有人相信,冷戰結束後帶來的並不是長久的和平。
在赫岑道夫再次當選帝國總理兩年之後,即一九九二年,冷戰迎來了重大轉折點。
當年二月四日,烏克蘭當局正式宣佈,因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沒能按期償還債務,烏克蘭退出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為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團,並且解除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同盟關係,隨後正式在國際仲裁法庭起訴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國按照合同規定,無條件的償還債務。
這起事件來得極為突然,赫岑道夫收到訊息的時候,烏克蘭已經進入戰備狀態。
說白了,就是防止遭到德軍入侵。
緊接著,烏克蘭總統飛抵北京,與顧祝同進行了直接會晤。
顯然,烏克蘭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為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團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卻不是最後一塊。
要知道,引發烏克蘭退盟的直接原因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欠下的鉅額債務。
根據當時烏克蘭公佈的資料,到一九九一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拖欠烏克蘭的債務高達二百四十億帝國馬克,相當於烏克蘭在一九九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三,佔烏克蘭總債權的百分之七十。
說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拖欠的債務,已經讓烏克蘭難以承受了。
用烏克蘭總統在會見顧祝同時的話來說,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肯償還債務,烏克蘭的經濟就將崩潰。
顯然,這絕非危言聳聽。
事實上,烏克蘭總統緊急訪華,除了在政治是警告德意志第二帝國,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要試圖入侵烏克蘭之外,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與中國結盟,而是希望中國能夠幫助烏克蘭渡過經濟難關。
這就是,向中國申請借債。
當時,烏克蘭總統向顧祝同提出,如果得不到一百億華元的緊急貸款,烏克蘭的財政將在六月底破產。
顯然,這就意味著烏克蘭政府垮臺,烏克蘭也將因此爆發國內動亂。
有趣的是,當時沒有多少人認識到,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情正是冷戰行將結束的訊號,而且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相反,很多人並不重視這件事情。
在當時的新聞評論中,很多人把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情與二十多年前發生在土耳其的事情當成了一回事。這就是,當年土耳其因為得不到中國在經濟建設上的支援,從而解除了與中國的同盟關係,轉為選擇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結盟,並且由此直接導致中德的對峙關係發生重大轉折。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認為,烏克蘭的行為不會對中德的冷戰關係產生太大影響。
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出兵烏克蘭,而且烏克蘭在得到了中國的經濟援助之後,成為中國的盟國,中德冷戰的基本局面依然會維持下去,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加強對其他盟國的控制力度。
所幸的是,顧祝同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重大意義。
當時,顧祝同答應在六月底之前為烏克蘭提供五十億華元的無息貸款,幫助烏克蘭渡過難關。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明確提到,烏克蘭要想獲得更多的貸款就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說白了,貸款可以不計利息,但是貸款本身並不是無嘗的,烏克蘭要想獲得更多的貸款就得成為中國的盟國。
當然,至少得成為中國的友好國家。
顯然,成為中國友好國家的基礎就是建立起一套得到中國認可的政治體制,確保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不會動搖。
對烏克蘭來說,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既然已經跟德意志第二帝國劃清界線,烏克蘭就必須爭取獲得中國的支援,不然就無法應對可能出現的軍事入侵。
烏克蘭成為了第一塊倒下的骨牌,接下來是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