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 引火燒身(1 / 3)

“劉卿有何兩全之策,說來聽聽?”劉辯輕撫寸髯,沉聲問道。

劉基懷抱笏板,肅聲答道:“陛下可還記得薛鎮北平妻之事?這還是陛下提出來的建議,完美的解決了萬年公主與薛仁貴原配柳氏的地位問題。陛下可以效仿此事,設立東、西兩宮皇后,如此既可以順天應命,又不會失信於天下人!”

“臣附議,此乃兩全之策!”司空孔融急忙站出來支援劉伯溫的建議。

刑部尚書狄仁傑、醫部尚書步騭、學部署理尚書顧雍、金陵府府尹包拯等一大幫文官也站出來附議:“臣等附議,丞相之計乃是兩全之策,請陛下設立兩宮皇后,一來可順天應命,二來又不會言而無信,實乃萬全之策也!”

只有何珅站出來唱反調:“我反對,立後之事乃是陛下家事,豈容臣子們指手畫腳?陛下為了立後,已經允許你們投票,是武德妃輸給了甄娘娘,你們現在又來逼宮,豈是為臣之道?”

劉伯溫扭頭瞪了何珅一眼:“皇帝之事,一舉一動關乎社稷天下,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皇后乃是一國之母,何來家事私事之說?忠臣者當直言力諫,秉公無私,不以個人榮華而改初衷;更不應該揣測聖意,不問是非而阿諛,否則便是讒言惑主,國之奸臣!”

何珅嚇了一跳:“劉……丞相,你、你這樣說……就不好了!”

“我忍你很久了!”劉伯溫大聲訓斥,“這一年之內,彈劾你挪用公款的書信不下數十封,都被我與荀文若暫時壓下,命督察司暗中查訪。你非但不思悔改,還********琢磨聖意,讒言惑主,實乃大大的奸臣!”

劉伯溫說著對劉辯長揖到地:“請陛下降旨,將何珅革去工部尚書之職,交由大理寺問罪!”

聽了劉伯溫的彈劾,刑部尚書狄仁傑、金陵府府尹包拯、大理寺寺卿等人也站出來彈劾:“臣等亦是曾經收到過彈劾何珅的書信,說他徵用民夫的時候,按人頭收稅,如果繳納一定數額的錢幣,則可以免去徭役。而且何珅在修路的時候,曾經向途徑的鄉紳索要錢糧,請陛下嚴查!”

這一刻劉辯算是徹底理解乾隆重用何珅的原因了,做皇帝沒那麼輕鬆,清官固然正直無私,但絕不會像饞臣那樣惟命是從,阿諛奉承,如果他們認為皇帝做得不對,就會直言力諫,甚至像魏徵、荀彧這樣縱然被罷官亦是無所畏懼。這就是所謂的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而何珅這樣的饞臣會揣摩皇帝的意思,會順著皇帝的話做事,會溜鬚拍馬,會阿諛奉承,會哄得皇帝高興,可如果朝堂上都是何珅這樣的官員,那這個朝廷距離坍塌之時已經不遠。

就像劉伯溫說的那樣,天子之事關乎國家社稷,冊立皇后更是頭等大事,要不怎麼會有一國之母、母儀天下的說法?所謂的“立後乃是皇帝家事”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強詞奪理,站不住腳跟。

站在臣子們的角度上來看,武如意的確比甄宓更有資格做皇后,入宮七八年,同樣生了兩個兒子,口碑聲望俱佳,出身名門。在朝廷缺錢的時候家族出錢,缺糧的時候出糧,缺人的時候出人,陸康以七十歲的高齡死在司徒職位上,陸文龍戰死沙場,陸遜、陸抗都在東征倭國,三年不曾歸家……

凡此種種,武如意都比剛剛入宮一年的甄宓有資格擔任皇后,再加上兩年半之前劉辯與臣子們約定冊立武如意為皇后,而劉辯現在卻失信於臣子,也不完全怪大臣們牴觸立甄宓為後。

因為他們都是耿直的忠臣,所以才會替武如意鳴不平,如果朝堂上全是何珅這樣的阿諛之輩,想來自己想立誰做皇后就立誰,定然是一片讚歌,可那樣比現在更好麼?

而且劉辯已經察覺到,自己冊立甄宓為後,不滿的不僅僅是大臣,而且後宮嬪妃們的牴觸情緒也是異常強烈。最明顯的就是賢妃穆桂英與淑妃衛梓夫都支援武如意,而不是甄宓,相比較之下他們更接受武如意做皇后,不滿剛剛入宮一年的甄宓爬到她們頭上,這也是人之常情。

“忠臣者當直言力諫,秉公無私,不以個人榮華而改初衷;更不應該揣測聖意,不問皂白而阿諛,否則便是讒言惑主,國之奸臣!”劉基的話猶如黃鐘大呂般撞擊在劉辯的心頭,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立後這件事。

劉辯忽然明白,自己和大臣們的分歧在於自己以上帝視角先入為主,從武如意剛剛出現就充滿了警惕之心,一直在刻意壓制。而大臣們不瞭解武如意的歷史,在他們眼中,武如意是一個出身名門,精明幹練,賢惠達理的嬪妃,比甄宓更有資格做皇后,所以矛盾就慢慢產生了。

“在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