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 醒掌天下權(1 / 2)

八月十五,仲秋。

今天是大漢朝廷第一屆科舉的日子,經過各州郡推舉前來京城赴考的學子總計五百餘人,一大早就來到了翰林院等候參加院試。

在劉辯登基之前,朝廷的用人制度都是“選秀才,舉孝廉”,大漢朝的人才儲備全部都是由地方舉薦,因此存在著許多暗箱操作,讓許多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而讓庸碌之輩位居顯赫。運氣稍微好點的,攤上正直廉潔的地方官,還能稍微公平競爭一下。但舉薦制度也是先重品德,其次方重才幹。

而劉辯執政以來,推出了全新的選拔制度,也就是現在所實行的科舉制。讓許多寒門學子看到了魚躍龍門的希望,無不對當朝天子交口稱頌,感恩戴德。

劉辯所提倡的科舉制度,與隋唐年間施行的科舉制大致相同,在細微之處卻又有差異。

劉辯規定,科舉制度共分四級,地方縣級的考試稱之為“鄉試”,登榜者授予“秀才”的功名,算是成了初級國家公務員。以後任命鄉亭等地方官員的時候,先從秀才中擇優錄取。

獲得秀才功名之後,便可以報名參加第二級的“府試”,也就是郡、國這一級別的地方考試,若是成績優秀,榜上有名,秀才便可以晉升為“舉人”。這已經達到了劉辯穿越之前人da代表的級別,以後縣級衙門缺少官吏的時候,會從舉人這一級別中遴選。

鄉試與府試每年舉行一次,獲得舉人功名的便有資格赴京參加更高階別的考試,也就是今天要舉行的“院試”——翰林院院試。當然院試的逼格肯定要高一些,所以每兩年舉行一屆。

前來參加院試的全都是各州郡脫穎而出的舉人,拿著地方的文書來到京城學部衙門備案。領取考試憑證,然後在指定的日子進入翰林院參加“院試”。

現在的局勢與太平年間不同,還有半壁江山不在劉辯的控制之中。若是那些敵佔區的讀書人有心為大漢朝廷效力,又不能參加其他郡縣的面試。那怎麼辦?總不能讓這些莘莘學子報國無門吧?

於是劉辯和學部衙門的人商量過後,又設定了一個“會試”,無論你來自哪個州縣,什麼出身,只要有信心考試,便可以在金陵城參加學部衙門組織的春秋兩次“會試”。春季登榜者授予“秀才”功名,然後獲得參加秋季會試的資格,若是表現優異。便授予舉人功名。與郡國等地方“府試”選拔出來的舉人享受同等待遇,一起參加在翰林院舉行的“院試”。

劉辯的這項政策推出之後,在其他諸侯的治下猶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這一年多來,懷抱著金榜題名,魚躍龍門夢想的儒生,從天下各地,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金陵來讀書的學子將近萬餘人,使得金陵城一時間儒士雲集,學風日盛。

院試完畢後,將由學部幾位大佬欽點成績最優異的二十人進入乾陽宮參加殿試。在“文華殿”這座新建成的大殿之中由當今天子親自面試。

殿試完畢後根據成績分出三甲,表現最優秀的三人,稱之為“進士及第”。也稱之為“一甲”,前三名分別授予狀元、榜眼、探花的頭銜。二甲七人,稱之為“進士出身”;三甲十人,稱之為“同進士出身”。

總之一句話,這科舉制度就是劉辯從隋唐明清等朝代搬來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科舉制度發揚光大。

看著天下學子的前程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劉辯玩的很嗨,甚至比在後宮玩女人還要嗨。感覺就像玩遊戲養一樣,無數穿越者夢寐以求的醒掌天下權不就是如此嗎?要是能夠挖掘出幾個人才也可以為自己的政績添磚加瓦。說不定真的有山野遺賢被歷史埋沒也不一定!

為了避免地方官員在科舉上徇私舞弊,劉辯又規定。凡是地方舉行鄉試、府試兩級考試的時候,除了地方掌管吏治、科考的官員可以參與之外,還必須接受京城派出去的學部官員督查稽核,若有徇私舞弊者一律嚴懲不貸,輕則貶官罷職,重則收監下獄。

人性都是貪婪的,只要有利益可圖,就會有人挖空心思走後門,動歪腦筋。劉辯穿越前的社會這樣子,而穿越後的世界同樣如此。儘管皇帝與學部衙門,以及吏部衙門三令五申,但仍有許多功名心很重,又對自身學問信心不足的人走後門找關係,一心求個金榜題名,出人頭地。

這幾天以來,悄悄來到李白府邸拜訪,送禮託關係的人不在少數。

比自己官職低的甚至平級的同僚來拜訪試探都被李白直接當面拒絕,而位高權重的人磨不開面子,李白就表面上答應下來,心中卻是深惡痛絕。

這其中最讓李白不滿的就是李元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