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議事堂中,劉辯把狄仁傑師徒向眾文武幕僚介紹了一遍。
眾人只當是慕名來投的策士,只是禮節性的寒暄了幾句,也沒人太當一回事。
“諸位!”
回到座椅上坐了,劉辯清了清嗓子,高聲宣佈自己的決定:“適才不是吳郡太守難產嗎,而狄卿來的正是時候,寡人決定任命他為吳郡太守,諸位可有異議?”
聽了劉辯的話,以魏延為首的眾武將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這才仔細的拿正眼去瞧狄仁傑師徒。只見他們二人站的筆直,面無表情,看不出心裡想的什麼。
就連穆桂英也是驚訝不已,悄悄走到桌案旁邊,俯下身子,悄聲說道:“軍國大事,豈可兒戲?這師徒二人剛剛來投,殿下就提攜狄仁傑為郡守,莫不是被他花言巧語迷惑了?眾文武礙於面子不敢說,臣妾不能不提醒你一句。”
劉辯莞爾一笑,伸手拍了拍穆桂英撐在桌面上的玉手,低聲道:“愛姬儘管放心,你跟著我已經半年有餘,寡人豈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我自有分寸。當世伯樂,孤要是稱第二,誰敢稱第一?你儘管看好了,這狄仁傑絕對是一塊璞玉,不要說區區一郡太守,將來就是為天下之相,都足可勝任。”
雖然對劉辯的話表示懷疑,但當著這麼多文武的面,穆桂英也不好再絮絮叨叨,只能閉嘴後退。不時的悄悄打量狄仁傑師徒,希望能從他們眼神中捕捉到什麼蛛絲馬跡,看看是不是個巧言花語矇蔽帝王的大神棍?畢竟,史書中這樣的記載屢見不鮮,被國師神棍忽悠了的帝王不在少數。
只是狄仁傑師徒的鎮定自若讓穆桂英失望了,那一雙淡然自若的眼眸,根本看不出在想什麼,就像弘農王剛剛宣佈的任命和他無關一般。
既然穆桂英沒什麼意見了,其他的武將便不再表態。雖然他們都覺得提拔一個剛剛加入的人擔任太守有些不靠譜,但比起做太守來,這些猛將們更喜歡在沙場上獵取功名,那樣刷功績比擔任太守來的快多了!
想想當了太守之後每天都要面對雞毛蒜皮的事情,這些猛將們就覺得頭痛。站出來反對不要緊,萬一主公把太守的擔子壓了過來,還怎麼到沙場上獵取功績?所以,這太守誰愛做誰做吧,反正不讓我做就行!
武將們沒有意見,不代表文官沒有看法。
資歷最老的黃琬當先站了出來,朝著劉辯拱手施了一禮:“殿下,在場眾人,就數老臣資格最老,不得不在這裡說句倚老賣老的話,還望殿下勿要動怒。”
“黃卿直說無妨!”
劉辯早就料到了有這麼一處,作為文武幕僚中資歷最深的人,黃琬不站出來說點什麼,反而有些不正常。要想讓文武幕僚接受自己的決定,必須先從說服黃琬開始。
“一郡之守,非同兒戲。對外需要守衛城池,肅清地方;對內需要鎮撫黎民,解決糾紛。就算狄仁傑有些才智,但初來乍到就將一郡太守委任於他,只怕不妥吧?”
黃琬一邊撫摸下頜的鬍鬚,一邊沉穩的提出了質疑。身為三朝元老,先帝在位的時候位列三公,黃琬有質疑的資格。
“呵呵,黃卿的質疑不無道理,但狄卿的確有王佐之才,所以寡人才破格提拔。現在正是非常之時期,自當用非常之手段……”
劉辯早就想好了措辭,面對著黃琬的質疑,回答的不慌不忙。說著話掃了狄仁傑一眼,說道:“狄卿,你就把剛才對寡人說的治國之道,安邦之策說一遍讓在座的諸位大人聽聽。”
“謹遵殿下口諭!”
狄仁傑答應一聲,向著滿堂的文武幕僚拱手施了一圈禮。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始侃侃而談,把剛才對劉辯說的那些治國之道,再次繪聲繪色的說了一遍。
這些都是狄仁傑前世的治國之道,被系統植入了他的記憶之中,此刻娓娓道來,竟然是天衣無縫。只讓黃琬和劉伯溫聽得肅然動容,越到最後才越發覺得小瞧了此人,沒想到一介布衣,竟然有這般見識!
武將們雖然對治國之道不太懂,但是政策的好壞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聽了狄仁傑的侃侃而談,一個個逐漸流露出了欽佩之色,而對於弘農王的知人善任,一個個更是感到心悅誠服。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述,狄仁傑總算把自己的治國之道敘述完了,最後拱手道:“回殿下的話,微臣講完了,讓諸位大人見笑了!”
“狄卿說的好,這樣的治國之道,當真是金玉良言呢!”
狄仁傑說完之後,劉辯毫不猶豫的送上了溢美之詞,接著擺出了自己的論調:“遙想當年,姜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