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十月初九開始,懷城的百姓就漸漸開始流傳一個故事。
寧相三千金,被賊人虜劫,離王殿下追至東城門外崖頂,遭賊人暗算,寧三小姐不顧自己性命,與賊人同歸於盡,跳下了懸崖。
而離王一往情深,誓要尋回未婚妻之屍首,可惜兵士們苦撈三天深潭,都一無所獲。而離王就站在崖頂不吃不喝三天,直到第三天,皇上下了聖旨,才不得不離開山頂,回到離王府,就大病了一場。
從此離王溫若之後,百姓們又為他加了一條美名,就是離王情深意重。
而寧相府裡,也大肆辦了一場喪事,本是張燈結綵的紅色,一律換上了白色,相府周圍的人們從外面聽到了悽然的哭聲,有些心軟的人,也忍不住抹了一把淚。
據聞連皇上都下了旨,慰問寧相,而寧相也是老淚縱橫。
世人皆嘆:紅顏薄命啊。
而之前大家對三小姐聞所未聞的原因,也都找出了一番解釋:定是寧相疼愛此女,不忍她太早識得世間險惡,故而保護的如此周全,直到中秋宴裡一鳴驚人,卻也惹來賊人的覷覦,因此釀成了慘劇。
有時候人活著或許沒有人會來關注你,而人死後,她的優點就會擴大百倍千倍。染青在中秋宴上的書和琴,被傳的神乎其技,不知那字是被何人流到了市面上,立刻就有許多人士爭相模仿。
而那首《隨心》的曲子,更成了眾家千金學習的典範,只是能夠學到幾分神韻,就要看各自的領悟能力了。
但無論什麼事,當初發生的有多轟轟烈烈,總有一個時間段,慢慢的就會被別的事件覆蓋掉。久而久之,人們就淡忘了當初,曾經為一個傳聞裡的人唏噓慨嘆過,曾經甚至為了某人抹過一把淚。
所以,漸漸的,寧染青三個字沒人再提起。
※※※
懷城有著很多普通的宅院,住著樸實的百姓。那些宅院四四方方,前後分隔著,其中有一家裡,就住著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她膝下是一兒一女,前屋裡還住著一個管事和他的兒子。
這戶人家姓杜,兒子叫杜清然,女兒叫杜香香,管事大家都稱他為老趙。
一般時候,老趙與他兒子住在前屋,從不來後院。
所以一家三口在在這屋裡是自成一方,寧靜安樂。
“小姐,不要翹著腿,這樣多不觀啊!”
“香兒,叫少爺!”懶洋洋的語調,人卻依舊無精打采地靠在椅子裡,腳掛到了小几上。
等了一會,見香兒不反駁,不由好奇地扭頭去看,卻見門口被兩個身影給堵住了,香兒那丫頭正強忍著笑,小肩膀抖個不停。這鬼丫頭,也不知道暗示一下的。
下一刻,就聞輕柔的聲音在嘆:“是孃的錯,怎麼就教出你這幅散漫的性子來呢?”溫婉悅耳,有著低低的轉音,似泉水輕擊岩石,光聽聲音也知定是個美人。
可走進屋子的卻是滿臉皺紋的老婦,步履很輕盈,沒有一點老態。
“娘。”訕訕地放下了腳,直起身正襟危坐,知道娘這性格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還得從長計議。
老婦坐到椅子裡,才慈愛看向身旁的人,柔聲道:“染青,不是娘要說你,你畢竟是個姑娘家,將來總要嫁人的,所以有些事平時就得注意。”
不錯,那方坐在一邊聆聆聽訓的人正是染青,也就是這間宅子的主人——杜清然。
清然,染青,名字倒過來而已。
而其他兩人自然就是麗珠和香兒了。
染青沒有死!
那個懸崖,馬的肆意亂跑,並非是偶然,而是她牽引著故意往那裡而去。懸崖底下有什麼,她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在制定出逃這個計劃前,她做了整整兩年的功課。無論是從逃跑的路線,還是各處的地形,以及逃跑後該走的方向,要如何吸引追兵往岔路走,她都做了一番詳細的密佈。
而詳細的密佈,畢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的操作,根本就沒有辦法去預估可能會出現的意外和危機。而且她們一家三人出逃,最缺的一樣東西,就是銀子,錢這個東西,說起來俗氣,但真的卻是無法缺少的。
所以,從她入駐陳家米鋪開始,就已經在為今後的路作鋪墊。這些都是暗地裡進行的,除了香兒知道一二,連麗珠娘都不清楚的。
作者有話說:染青的真性情慢慢表露出來了,這樣的女子,怎麼可能被困一屋簷下?
正文卷 56。計劃中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