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是算計得狠了點兒,以致他起了疑心,於是,曹振鏞乾脆地回答:“不知道,臣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從不吃雞蛋。”他是不願意因此與內務府的御膳房結怨,鬼知道他們把雞蛋說成了多少錢一個!

曹振鏞之所以被重用,能發現《遺詔》中的“錯誤”固然是一大功勞,更關鍵的原因還在於他的政治作風與道光皇帝極其合拍。一位謹小慎微的皇帝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位量身定做的搭檔——戰戰兢兢、亦步亦趨的輔助者。

君臣之間互相影響,曹振鏞首先向道光皇帝傳授工作“經驗”。

道光登上皇帝寶座幾個月下來,頗感焦頭爛額。每天面對堆積如山的奏摺,看都看不完,更不用說還要裁決了。清朝的體制是各級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皇帝事必躬親,逐一過問,小到知縣任命,死刑複核都得由皇上定奪。

譬如官員之間鬧矛盾,皇帝得協調好;刑部審定死刑案發生分歧時,請皇帝裁決,你得能裁到點子上。這不,眼前就有一個案子:哥兒倆趕集,買了一口鍋回家,走到半路,發現鍋沒了。哥倆互相推諉指責,以至發生爭吵,然後哥兒倆就打起來了。最後,弟弟打死了哥哥,被判了死刑。

清朝死刑制度複雜,要秋後問斬,於是安徽省向刑部申請批准執行。刑部官員翻開案卷看了半小時,批了個“駁”,給扔回來了。安徽省不接受,刑部官員解釋道這個案子有從輕情節:殺人犯沒使用器械,是用拳頭作的案,致死帶有偶然###,不能執行。安徽省則強調此案有從重情節——弟弟打死哥哥——犯上,所以必須執行。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刑部奏請道光皇帝聖裁。皇帝要是裁決執行秋後處決,刑部沒意見;要是裁決不執行,安徽省也沒意見,意思是,皇上您看著辦。

道光皇帝這邊還沒裁決,把這個事擺平呢。轟然一聲,黃河決口了,隨即,河道總督將堵合決口的工程預算報了上來,面對數百萬工程鉅款,皇上要是同意,您就掏錢;皇上要是不同意,您說我哪兒報高了,得說出個所以然。當皇帝每天處理的多是各衙門處理不了的棘手事,可是又責無旁貸,真鬧心。

【好好先生,升遷有道】

在這種情況下,曹振鏞獻上一計,他說:“作臣子者願意不斷上奏摺發表自己看法,以顯示工作態度的積極,更何況這些摺子也不用自己動筆,他們都有師爺,可苦了皇上。然而,又無法禁止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想,現在天下太平,國家本來沒那麼多的事,這些奏摺不用全看,找幾篇奏摺專挑細節上的錯誤,然後加以處分,讓天下官員感到皇上明察秋毫,這樣就不敢欺騙皇上了,這樣官員們也不會隨隨便便上奏摺,奏摺或許也會少一些。”

什麼是細節上的錯誤呢?

譬如,語法、筆畫、格式上的錯誤。這個好找,總比做決策要容易得多,拿著放大鏡看就是了。

此後,道光帝看奏摺看得厭煩了,就挑剔奏摺的細節,然後輕者“傳旨申飭”,重者“交部議處”。當然,這些細節的錯誤畢竟不是多嚴重的事兒,可是,道光皇帝說你工作態度不認真,連個字都寫不好,你還能承擔什麼重要的工作呢?這一下子後果就嚴重了,結果,被申飭的大臣上了好幾道自我檢討的奏摺,弄得天下皆知——當今道光皇帝可不是個善主,事必躬親,明察秋毫。最後這才善罷甘休。

這樣的例子接連發生,一些官員因此被降級、罰俸。

可這一鬧劇的惡果也逐漸顯現:

1、大臣們不敢輕易上書皇帝,而是“多磕頭,少說話”;

2、文武百官逐漸養成了一種注重細節,注重形式的工作作風。官員們上折之前反覆檢查,地方督撫還好,畢竟有不少幕僚代勞,京官們只好自己檢查推敲,很多人因此得了強迫症。

總之,透過這次“遺詔風波”,道光皇帝成功改組軍機處,選中了與自己政治風格合拍的新助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治政風格。

應該承認,道光選擇曹振鏞作為搭檔是一大敗筆。雖不能說曹振鏞是個奸臣,但是,在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刻,道光需要的是大智大勇、敢闖敢幹的開創型人才。曹振鏞卻恰恰相反,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給王朝的衰落雪上加霜。道光一朝這種因上而下的執政風格——目光短淺、謹小慎微、注重形式、挑剔細節、不負責任、報喜不報憂、多磕頭、少說話、只求自保,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對道光朝以及此後的晚清政治影響深遠。

道光帝並沒有就此罷手,他還想整飭吏治,為衰朽的國家機器注入活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