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大家一致同意的機構(聯合國),而不是出自狹隘的、帝國主義式的心態。
一個又一個“帝國”來來去去。中華“帝國”在19世紀的熱戰中輸給了大英帝國。美利堅“帝國”在20世紀冷戰中打敗了蘇維埃“帝國”。現在,儘管中國自己努力採取低姿態,但它作為一個新興帝國的抱負還是難以掩蓋。
美國的商界保守派把中國看做是一個大有商機的地方,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不利於他們的對華貿易和經濟進步。而美國的新保守派卻把中國視為對美國正在朦朧浮現的威脅,主張採取強硬政策加以遏制。商界保守派的做法是:集中精力在中國做好生意,至於中國的問題怎樣解決,那不是我們的事。新保守派的意識形態對策則是:把中國民主化,若是做不到,就把它“妖魔化”。
如果說真有來自中國的威脅,那威脅主要是要使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實力結構重新取得平衡。如果說這就是約翰·米爾斯海默在他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所透露出來的恐懼,那麼,正在進行之中的經濟合作也無法讓它平息,因為這種經濟合作只會是一種非零和遊戲。但是美中兩國有所不同:美國的歷史是意識形態上進攻性的向海外擴張,而中國在傳統上是防禦性的邊界擴張,而且它的基因里根本沒有意識形態擴張的日程。因此,湯因比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