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他不得,也有些忌憚地仙威名,便藉機下了臺階,收了刀兵法寶,回覆人身,立在一旁,且看土靈聖母有什麼話說。
刑天雖然惱恨欲狂,也知道今日妖族勢大,若是一味逞強,只能白白丟了性命,因此也退到一邊,沉默不語。
土靈聖母說道:“如今妖巫人三族。都是一體。諸個道友只是意氣之爭,便該適可而止,不要有傷性命。影響了各族和睦!”
英招說道:“此事卻非我妖族多事。乃是刑天邀戰,要分勝負!”
土靈聖母說道:“今日之戰。我等認輸了!女娃之事,不敢再有勞東海龍王大駕,貧道等自會向炎帝陛下解釋。這條蛟龍,也任由諸位道友自行處置就是!” 眾妖仙見她說得乾脆,也不敢過分相逼,皆說道:“道友高見,如此甚好!”
於是土靈聖母辭了眾妖仙與東海龍王教廣,率領刑天、瑤姬等眾,迴轉陳都而去。
待他們離去之後,眾妖王與敖廣商議一番,皆道:“若是懲罰太重。顯得妖族示弱;若是懲罰太輕。又難以向人族交待。”商議來商議去,最後決定將那蛟龍壓到東海海眼之下,囚禁千年,以懲其罪。
第156章 戰玉門妖巫再結怨 問氣數炎帝始寬懷
立蛟龍稀裡糊塗做了替罪冀自懵懵懂懂不知就割鞏天數冥冥,善惡有報,他雖然被無辜陷害,頂了黑鍋,卻又能死,裡逃生。因禍得福,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在東海海眼下面得了先天靈寶覆海珠。又因為被囚,安然避過了妖巫大劫。等到他出海眼之時,已是千年之後,自然功力通玄,神威驚世。後來這蛟龍稱霸一方,稱為蛟魔王。自有另外一番說道。
他這次險些死在教廣法寶之下,幸好命不該絕,為土靈聖母所救。這也是一層因果。日後自有分教。
卻說土靈聖母等人回了陳都。將事情如實向炎帝稟報。炎帝聽罷事情經過,嘆息一聲,說道:“既然已經事涉妖、巫、龍、人四族,關係重大,不可不慎小女之死,乃一人之休咎。若是處理不好,導致各族相爭,干戈再起,卻是事關洪荒萬十生靈禍福。我以薄德,被推為人族共主,兢兢業業,晝夜自省己身。唯恐有所差池,辜負了萬民厚望。如今好不容易得來洪荒安寧局面,又豈敢因一已之私,置洪荒萬千生靈於不顧?女娃之事,就此作罷,誰也不許再提!”
又對土靈聖母說道:“瑤姬無知,險些將事態激化,招來大禍。幸賴有聖母主持大局,這才保得平安!”說罷,走下座來,親自向土靈聖母深深施禮,以示敬重。土靈聖母連稱“不敢”還禮不迭。
自此之後,炎帝更敬土靈聖母。族中大事,悉以諮之。
那瑤姬受了天雷文一擊,本就受了內傷,回了陳都之後,由於悔恨在東海一言衝動,結果不但未能為小妹雪冤,還險些釀成大錯,心情沉鬱之極,也無心休養。她終日抑鬱,不得疏解,竟然在不久之後,就此香消玉殞,一命嗚呼。
女娃之死,本就使得妖巫勢同水火,瑤姬之死,更無異火上焦油,使得洪荒大局,更趨緊張。
瑤姬和女娃,都是炎帝愛女。二女經常向大巫請教巫族神,與眾巫朝夕相處,親如一家。因此刑天等大巫對她們亦是視同珍寶,異常喜愛。二女之死,不僅炎帝傷心不已,巫族也感同身受。
若說炎帝為了洪荒大局,可以強忍喪女之痛,巫族卻無法善罷甘休。東海之戰,妖族仗勢欺人,使巫族平白受辱,巫族已難忍受。更何況瑤姬之死,明明乃是妖族所為,以巫族有仇必報的耿直性情,豈能忍耐得住?
是故此事之後,巫族頓起同仇敵愾之心,將此事歸責於妖族,聲稱要向妖族討還血債。妖族那肯示弱?他們針鋒相對,亦將東海問罪之事搬出,反過來指責炎帝與巫族野心膨脹,意欲欺壓龍族,獨霸洪荒。
從此妖巫二族之間,衝突日烈。議論洶洶,各種摩擦連續不斷,再也難以平靜。饒是炎帝和軒轅氏各自全力彈壓,亦難以控制得住。
眼見星星之火,馬上就要成燎原之勢。只差一點引子。
卻說洪荒之中,有一山名曰豐沮玉門。其中有一山,本為炎帝神農氏種藥之所,百藥生長,聚成靈秀,遂成靈山。巫族之中,有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因護佑人族有功,常的人族祈風求雨,禱福稀星,炎帝遂將此山賜與他們居住。 炎帝制醫藥,煉靈丹,不僅對於普通生靈有救治之功,妖巫等族中的修煉之士,也漸漸察覺到了靈丹妙藥的益處。特別是妖族,因為耍吸取天地之精華,捉坎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