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店,走到轉角地方,胤禩才把那芙蓉簪還給魚兒,笑道:“你瞧瞧,是不是一模一樣?若不是,我找他們鬧去”
魚兒忍不住“咯咯”一笑,接過翻覆著細細瞧了瞧,不覺讚道:“一模一樣他們的匠人手藝可真好。八爺,謝謝你”
“這麼客氣做什麼”胤禩笑笑,將那裝著玉佩的錦盒塞到她手裡,笑道:“這個,送給你吧”
魚兒吃了一驚,下意識手往後縮,搖頭道:“不、不,不行的,這玉佩這麼貴,無功不受祿,魚兒不能收的”
胤禩不容她拒絕,用力往她手裡握了握,理直氣壯道:“這塊玉佩不適合男人,你不要,我還能給誰?”
魚兒一時有些懵了,怔怔對著他不容拒絕的神情,不覺傻傻開口道:“那,那你幹嘛要買下來呢?”
胤禩抿嘴微微一笑,道:“那掌櫃的話都說的那麼清楚明白了,爺不買豈不是叫他看輕了?快收起來吧天色不早了,我陪你去買話梅、松子,趕緊回府去吧,不然,”胤禩忍著好笑,眼中卻帶著濃濃的笑意,道:“不然等會你家主子該著急了,沒準又帶著人到處找你呢”
魚兒知道他是揶揄那次酒樓事件,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只得收起那玉佩,隨著胤禩去了。
來到朱記炒貨店,買了話梅、松子,胤禩又叫夥計包了一包蜂蜜核桃仁,見魚兒有些發怔的望著他,便笑著交到她手裡,道:“送給你吧,我好像看到你喜歡吃這個”
魚兒腦中“嗡”的響開了,身子微微一顫,差點站不穩。她的鼻子突然有點發酸,水汪汪的眼眸神情複雜的瞟了胤禩一眼,嘴動了動,卻只輕輕一笑接過,低聲道:“謝謝八爺我先回去了”
胤禩有些期盼,也有些失望,點了點頭,道:“好,你路上小心些,我便不送你了”
魚兒微笑著輕輕“嗯”了一聲,目光不覺與他的相對,不約而同二人各自避開,魚兒咬了咬唇,轉身去了,腳步卻不覺有些沉重,一步一拖,心頭,卻是比這步子更加沉重。她卻不知,胤禩一直在背後默默的望著她的背影,他的沉重,比她更深、更重。
過了兩日,四福晉果然派人給引章送禮物來了,送的是兩匹錦燦輝煌的蜀錦,據說這是四阿哥在四川的門人送的年禮,極其稀罕難得,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好東西。胤禟府上什麼樣的錦繡紗羅綢緞沒有?引章見得多了眼界不知不覺也高了,但見了這錦繡燦爛的蜀錦還是驚讚不已。由此可見,德妃一定是很高興了,因此四福晉才高興,因此才會送她這麼貴重的回禮
引章所料不錯,德妃跟宜妃一樣,都偏疼小兒子,而胤禟顯然比胤楨要幸運的多。胤禟的親哥哥胤祺是個脾氣和順的老好人,不小心眼,不嫉妒,即便常常因為胤禟不聽話而受宜妃遷怒埋怨他也依然不改初衷的孝敬額娘,關心弟弟。
胤禛就不一樣了,看到德妃心疼弟弟,那是怎麼看怎麼彆扭、不舒服,心裡所想透過緊繃繃的臉和冷冰冰的眼神展露無疑,母子兄弟之間的關係弄得也十分別扭尷尬。不想,這次德妃偶爾提了金花茶,胤楨沒給她弄來,反倒是四福晉給她弄來了,她自然是欣慰的,起碼她有理由認為,大兒子對她的事還是很上心的。心一開,連帶著對四福晉親切了不少,順便傳達了對大兒子的關心,四福晉當然更加喜出望外,對引章越發感激,一從宮裡回去,便叫人將蜀錦送到了九爺府。
十一月初,前去盛京的翠羽回到了京城。她是個最富貴又最閒的人,於是一天到晚沒事便往九爺府上跑,跟引章一處玩,跟她一樣往九爺府跑得很勤快的還有一個胤俄。幾人天天一處,或在府上消遣,或在京城裡閒逛,偶爾天氣好時打馬出城散心,日子過得頗為悠閒。相處下來,引章也不覺得胤俄那麼討厭了,對他也好了很多。
一日,三人帶著隨從打馬出北城,在槐樹坡茶館休息時,赫然看到一隊騎著駿馬,扯著旌旗,衣著鮮豔的蒙古人緩緩經過,往京城裡進發,吸引了很多人看熱鬧。引章還沒見過這樣的,不免好奇多瞧了幾眼,向他二人笑道:“這些蒙古人來京城做什麼?打扮得這麼精緻,倒像是要做新郎官”
翠羽聽了“撲哧”一笑,胤俄伸著脖子張望了望,道:“還真別說,蒙古使者很多年沒見進京了老頭子一般都讓他們到熱河聚聚,很少傳召進京的”他再眨眨眼細細盯著那迎風飄扯的旌旗細細看了看,不覺一拍桌子,訝然道:“妹子你瞧瞧,那不是科爾沁部的圖騰麼他們來做什麼?”
“誰知道呢”翠羽瞧了瞧,笑道:“果然是他們,多半是來給老爺子拜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