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氣候如何、光照如何、適合長什麼莊稼蔬菜水果、養什麼牲畜禽類、出產什麼山貨特產、與別省別地相比有什麼不同、優勢在哪兒等等,說的滔滔不絕。康熙甚少聽到這些,亦是津津有味。
只不過,康熙覺得引章說來說去,到最後總不自覺便說到這種作物價值如何、那種特產最適合銷往何處、那一種樹木可做成上好的傢俱、那一種又是上等紙漿的原材料、那一種藥材更了不得,規模化栽植簡直要發財等等,總之,她說著說著總能把農業說到商業。
康熙一開始只是微笑,後來終於忍不住打趣,說她不愧是個生意人,他這會是真真切切的相信了。又說,她家栽植各種農業作物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商業服務的吧?
引章不好意思笑了笑,腦子中突然想到既然三叔是康熙的親信,不如給三叔好好的灌輸灌輸商業化農業發展之路,順帶說說對外貿易,要是三叔回去覆命時能夠在康熙面前美言幾句,那今後她的生意可就大把門路了
引章精神大振,眼中放光,別人尚未發覺有什麼不對,胤禟一瞧她的臉色,忍不住嘴角一抽,知道她沒準又動什麼外腦筋了。胤禟大急,他是深深領教過她那差勁到家的運氣的,往時他不在一旁也沒的說,這回明明近在咫尺,他理所當然不能任由事態發展
於是,引章大說特說農業經濟和規模化栽植養殖的好處,胤禟便在一旁攪合插話,什麼“天氣真熱啊,不知多久才到市鎮”,什麼“今晚歇腳在哪兒?”、什麼“風沙有點大了,還是把車簾放下來吧”不但引章不滿,連康熙也瞪了他好幾回,他無可奈何,看著老爺子有些不耐陰沉的目光,只得暗歎一聲罷了。
引章沒了他打斷,越發說得滔滔不絕,從規模化種植養殖的農業經濟說到南北貫通的商業與富民之關係,漸漸的又說到了對外貿易,將在泉州見過的熱火朝天的對外貿易活靈活現的跟康熙說來,一時間,連張廷玉和胤禟都聽住了。
其實胤禟老早也看準了對外貿易這片天地,但他身份敏感,對外貿易也很敏感,所以一直也只是心癢,不敢輕易涉足。此時聽引章這麼說來,不由更為心動,心馳神往起來,猛然一想到其中的禁忌,他不禁嚇出一身冷汗,輕輕咳了一聲,胳膊肘碰了碰張廷玉,向他使了個眼色。
張廷玉一怔回神,也嚇了一跳,心想這九側福晉還真是什麼都敢說萬歲爺雖然留了幾個港口城市對外開放,但管制是十分嚴格的,准入制度也十分苛刻,一般的商家沒幾個敢涉足,她倒好,說的兩眼放光,一句句一聲聲盡是開禁的好處。還有這萬歲爺,怎麼就由著她說下去了呢
“夫人此言恐怕有失偏頗了吧,我大清地大物博,萬物皆有,根本沒有必要與那些外洋小國開展貿易,更何況,那些洋人之中保不齊有心懷鬼胎之人,萬一到時引起海疆變亂,朝廷還得花冤枉錢來平息,豈非得不償失?”張廷玉輕輕開口,配上胤禟欲言又止祈求的目光,分明就是一副提醒引章不要再說下去的架勢。
引章本不覺,但瞧見胤禟猛眨眼睛猛挑眉的樣子,她立刻就明白了。畢竟他們倆一起生活了這麼久,還是有幾分默契的。
但引章飛快的瞟了一眼似在凝神沉思的康熙,她馬上又堅定了要說的決心。話說,跟朝中大員吐露真理和心聲的機會那是典型的過了這村沒這店的,反正三叔的樣子也不像不愛聽,更不像生氣,既然如此,她樂得裝糊塗
引章嫣然一笑,對胤禟的眼色臉色視而不見,瞟了康熙一眼,向張廷玉微笑道:“張先生此話差矣外洋各國雖小,但卻有國家無數,每一國均有特產乃是我大清所不產的,相互交易正是以有易無,而且外洋國家對我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產愛不釋手,有多少都銷得掉,跟他們做生意賺錢的是我們,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洋人中雖難保有心懷鬼胎的不法之徒,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即便不說洋人,便是國人,還不一樣有不法之徒麼?不然,也不需要有刑部了但到了我大清的地盤,若敢胡來,難道大清例律還制不得他不成?僅僅為了防止少許幾個害群之馬,便將所有來人屏去,就好比為了防止蒼蠅飛入室內,將門窗緊閉,連陽光和新鮮空氣也不要了一樣,豈不是太不值得了?”
“你——”張廷玉目瞪口呆,眼角一轉,抱歉的望向胤禟:不是我不幫你,我是幫補了你了
“侄媳婦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康熙卻突然掃了胤禟和張廷玉一眼,無聲的嘆了口氣,道:“只是此事要做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呵呵一笑,大手一擺,笑道:“好了,這件事不要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