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機會,以至於原本應該守在家裡的節日也變成了旅遊旺季。
如今回到大明,徐元佐終於又體驗到了小時候的春節。雖然沒有聯歡晚會,也沒有驚天動地的煙花禮炮,但是家裡人喜氣洋洋忙裡忙外倒是如出一轍。就連十分不可靠的父親徐賀,竟然都乖乖呆在家裡,偶爾於街坊鄰居之間走動,並沒有出去廝混。
徐元佐這回回家帶了大包小包許多東西,甚至還牽了一頭騾子專門用來馱年貨。說起來這也是撐場面的虛頭,要用的硬貨早就讓姐姐帶回家了。不過他還是得將面子撐足,專門買了一大口袋的麵食點心,只要沿途有人招呼,叫一聲“徐哥哥”或是“徐大郎”,他便抓出一把,說些吉利話。
如此從碼頭一直走到家裡,花費的銀錢倒是不多,時間卻不少。
這是因為虛榮心大滿足麼?
當然不是!這是最樸素的公共關係啊!
徐元佐對明朝的認識越深刻,越發感覺到了聲望的重要性。
聲望高了,你做什麼都有人捧著。聲望不夠,做什麼都沒人搭理。就說最簡單的招人,東主擔心招到坑爹的學徒,學徒也不願去臭名昭著的吝嗇鬼家幹活。這就是聲望的最直觀體現。
看到徐元佐身後跟著高頭大馬騾,騾子上馱著大包小包的年貨,任誰都知道:徐家大哥真是闊氣了!
再看他熱情洋溢地跟人打招呼,說好話,送點心,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惠——朱裡這地方還有誰家靠那兩塊麵點過年?但是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這位年少發達的少年,並沒有忘本,寬厚溫良之心倒是絲毫沒有變過。
的確,在徐元佐沒有發跡的時候,他是“痴肥蠢笨”,如今闊氣了自然就是“寬厚溫良”。
徐良佐早在半道上就堵住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