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找不到那麼多的船。”徐元佐道:“其次是在舟陸轉換時候,未必能找到那麼多腳伕。再就是現在這些貨,我再找個少年與你們同去,三個人能夠看顧得過來。若是再多十倍,就得在各地找可靠的車馬行,多出來的利潤未必能抵消沿途的風險。”
“最為關鍵的,你突然數倍貨物運過去,當地供求關係你可清楚?是否會導致牙行壓價?一旦壓價,路上的成本能否支撐?”徐元佐嘆了口氣:“所以並非貨越多,賺得越多。”
徐賀想了想,道:“我可以就近賣給外來的行商,或是牙行啊!”
徐元佐抿了抿嘴,果然是目光短淺之輩啊。他也無從解釋這種侵犯別人市場佔有率而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只是搖頭道:“這是奪人口食,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先在熟悉的市場把這批貨消化掉,若是沒有問題,後年多招了人手,再考慮擴大規模吧。”
徐賀對此聽得有些雲山霧罩,尤其一些郡城的行話術語讓他有些自卑,卻又不好意思問。
比如這個“規模”,大概說的便是“格局”的意思吧。
父子倆言談將盡,徐母適時道:“今年元佐有這般光景,明年也好尋個好人家的姑娘,把大事定了。”
徐元佐一愣,恍然大悟:明年可不就是十六了麼!
==============
求推薦票~~求各種支援~~~~~
第九十二章 補貼家用
在大明,十六歲就是法定成年的年紀了。小康人家大多是在兒子這個年紀開始尋找物件,派人說媒,定下婚事,準備妥當之後也差不多要一年,成親時男方十七,女方十五,正是一對璧人。
而在小康之上的人家,或是極其窮困的人家,成親年齡卻多在二十以後。
前者是因為子弟需要進學讀書,家裡長輩不願看到孩子因為女色分心。所以一般都是中了生員或是舉人之後才開始準備婚姻。若是此子科場太過順利,一下子連進士都摘到手了,那更是炙手可熱的稀罕貨,可以坐地起價,娶個豪門望族的女兒也是尋常。
後者則是因為家裡窮,娶不到老婆。
如果是徐元佐剛剛接手這具身體的時候,三十歲能否成親還是個問題。如今他卻一躍成為了朱裡的小黑馬,幾家大戶已經開始打聽徐元佐的人品。這顯然是故意放出口風,提醒徐家該提親的時候別忘了他們。
“這事多謝母親操心,不過是否有必要看看義父的意思?”徐元佐提醒母親,自己還有個義父存在。
徐母一時有些尷尬,道:“這倒是該有的禮數。只是你那位義父身份太高,平日沒甚往來,一時竟然沒有想到這點上。”她說著,突然壓低聲音道:“你說外人會不會以為你是徐家的那種義子吧?”
大明禁止人口買賣,也禁止一切形式的逼良為賤,奴婢的產生只有官方定罪才可以。否則按照大明律,加害人杖一百,被逼良為賤的受害人發回原籍。
這種情況之下,就有了買義子義女的風氣,將買賣人口變成了人情往來,法律總不能管了吧。但這些義子義女其實還是地位如奴婢,在話本小說口頭俚語中更是直接說做“奴婢”。大明律重訂之後,義子女的法律地位與家中奴、婢也沒什麼兩樣了。
“呵呵,”徐元佐乾笑一聲,“誰敢買宗親之子?若是街坊有這樣的猜疑,只需過完年,請他們吃一席,慶祝我家與郡城徐家聯宗續譜就行了。”
“對對對。”徐母眉頭舒展:“聯宗續譜的確值得大大慶祝一番,當年你父親多想跟徐家扯上關係,可人家卻不理會他。”
徐賀見妻子揭他老底,急道:“我真以為是跟徐家同宗,否則何必去巴結人家?那時候徐閣老也只不過就是個尋常進士罷了。”
——只不過?尋常進士對你來說也是天上星宿了吧!
徐元佐的腹誹一聲,卻沒有說破,以他對徐賀的瞭解——母親肯定已經很照顧他的面子了。
“母親,”徐元佐道,“兒子打算明年觀場,先上樓讀書了。”
徐賀哼了一聲:“連筆都沒開,就去觀場,這不是浪費銀錢麼!”
徐母瞪了丈夫一眼,看到兒子站在樓梯上朝她擠眉弄眼,知道另有隱情,便道:“兒啊,先不著急讀書,換上娘給你新做的棉鞋,看看合不合腳。”說罷,蹬蹬跟了上樓。
徐賀看了一眼妻子,口中嘟囔:“我在這家中真是越活越沒出息了,過年連身新衣裳都沒有!孽子卻還有雙新鞋呢!”
徐母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