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2 / 4)

小說:大明金主 作者:垃圾王

”鄭嶽聽得心驚膽戰:“邸報上可是說了,京中官員俸祿、內宮開銷,全都指著漕糧呢!”

“他要是怕,就不是海剛峰了。”徐元佐笑了:“他大概還覺得,這天下子民都是聖上的。那麼用聖上的糧食救聖上的子民,有何不妥?”他又將海瑞的難處一一道給鄭嶽。

鄭嶽自己也是牧民官,聽得眉頭髮緊,但是又能如何呢?這種大事可不是一個小小知縣能夠決策的。

李文明打破冷場:“敬璉肯定是有主意的吧。”

徐元佐見老師也望向自己,只好道:“現在手工業不夠發達,要消化災民亂兵還是得靠土地。”

“這地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哪裡去找?”鄭嶽道。

“其實有一個地方,未必不能試試。”徐元佐道。

“哪裡?”

“山東。”

鄭嶽搖了搖頭:“若是在江南還好說,要將災民送到山東去,人家怎麼肯收?”

李文明也道:“徐淮水災,山東也不會好過。恐怕他們比蘇松更難呢。一邊是水災,一邊又要保證運河水量,不能開水灌田。”

徐元佐道:“那是海這邊的山東,學生說的是海那邊的山東。”

鄭嶽一頭霧水。

李文明眼珠子轉了幾轉,不很自通道:“敬璉所指的是……金覆蓋海?”

徐元佐微笑頜首,暗含讚揚。

李文明也頗有些得意,暗道:幸好老夫讀書不少,雜學頗多,要不還真讓你難住了!他當下對鄭嶽道:“東翁,國朝初年,遼東也是設有府州縣的,歸山東布政使司統領。在洪武十年的時候,才將全遼府縣罷撤,盡數改成衛所。當時的金覆蓋海四州,便是現在的遼南四衛。”

鄭嶽道:“衛所聽命于都司,都司聽命於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聽命於聖天子,連兵部尚書都不能置言。如何讓他們收納淮安災民?”

“人是有腿的,災民跑過去了,開墾荒地,一樣納糧,誰能說什麼?”徐元佐道:“關鍵就是要看那邊是否有能力接納災民。我讀古書,在宋金之時,遼東人口高達百萬。而國朝之初,遼東人口不過十數萬,即便如今休養生息,人口有所恢復,想來還是應該有空地的。起碼不會比江南更擠。”

江南是寸土寸金之地,肯定是北方地闊人稀,然而災民遷徙卻沒法充實三邊。因為淮安這地方要往北走到邊鎮,勢必要穿過山東、河南、山陝、北直諸省。大規模的遷徙,如果派衛所監視,徒增成本消耗;若是不監視,萬一被人煽動作亂如何是好?這些可都是大明的腹心之地啊。

所以徐元佐提出的移民遼東,在地理上大佔優勢。徐淮災民直接從淮安出海,到金州衛登陸,中間不會發生動盪。即便有人在海船上作亂,也不會殃及廣泛。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金州那邊是否有足夠的土地安置了。

“敬璉啊,你提出這策略,可要什麼好處麼?”鄭嶽笑著望向徐元佐。

徐元佐頗有些受了侮辱的意思:“學生只為老師分憂,卻為何見疑!若說好處,這些災民統統都來松江,才是學生最大的好處:正好可以廉價僱傭織婦,不說日進斗金,總也是一本萬利。”

鄭嶽一想也是,哈哈大笑,指著徐元佐對李文明道:“這孩子真是經不起逗!”

李文明冷汗都下來了:您老不知道“這孩子”一口能吞掉大半個華亭吧!

徐元佐只是無奈。師徒父子,能說什麼呢?而且要說他沒有私心,那絕對是假的。萬曆年間的北貨生意,經濟總量數以百萬計。現在北方航線還沒有開通,江南根本看不到北貨,若是自己能夠把持北貨渠道,這可又是一大筆收益。

現在南方冬天日益寒冷,皮草是肯定會大受歡迎的。撇開皮草之外,遼東可還有人參這個特產呢。

如今江南吃參正當風潮,只是吃的是上黨人參,簡稱黨參。這種上黨人參不同於後世的桔梗科黨參,完全是兩種植物。

因為從宋朝開始就知道黨參的藥用價值,以至於後來官商相侵,使得參農苦不堪言,放棄了黨參的種植。再加上上黨又是北方重要的林區,木材需求量頗大,使得黨參失去了適合的生長環境,最終絕種。

如果能在現在這個時間段大量引入遼參,肯定獲利頗豐。

*

*

求推薦票~求29號月票~~求各種支援~!(未完待續。)

PS:求各種支援~!

三一五 生意上門

隆慶年間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