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滅了。
這事有些生活閱歷的人都見過。
“這就是化學。”徐元佐道。
眾人啞然。
如果這就是化學,那化學簡直就什麼都不是!
“或者說是化學研究的物件。”徐元佐道:“火從何來?因何而燃?又為何而滅?我們日夜呼吸的天地之間,清濁之氣比例幾何?是清氣助燃,還是濁氣助燃?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靠化學。”
“可這,又有何用呢?”有人問道。
徐元佐深吸了口氣:你們這麼做實在太為難文科生了!
好在他雖然是文科生,理化素養越是這些人能比的。他略作思索,道:“上古之世,燧人氏取火,因此開創了華夏之基。可以說,沒有火,人與猿猴並無二致,一樣茹毛飲血,能算人麼?時至今日,取火工具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從最初取來的橙紅色火焰,我們已經能夠透過風箱、暖室、九層丹塔,取出更加灼熱的火焰。諸位師兄,從粗陶到精瓷,正是用火的進步!這還能說是無用麼?”
眾人聽他這麼一說,紛紛頜首。他們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是對於技術對於生產力的影響也十分認同——如果真的將技術視作“奇技淫巧”,何必花費成本去挖國家牆角,僱傭隱匿官府的匠戶呢!如果說華夏有人對技術手段最為敏感,肯定就是這些能夠利用技術來生財的人了。
別的不說,潮州作為沿海要地,海商們的重要進貨市場,一個粗陶碗跟一個精品瓷的價格差距,他們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