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小說:百戰中國 作者:絕對601

吳軍的歸路。爾後與囊瓦所率的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吳軍。囊瓦起初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議,可是待沈尹戍奔赴方城後,卻又聽從武城黑和史皇的挑撥慫恿,出於貪立戰功的心理,而一改原先商定的作戰計劃,採取冒進速戰的方針,不待沈尹戍軍完成迂迴包抄行動,即擅自單獨渡過漢水向吳軍進攻。

吳軍見楚軍主動出擊,大喜過望,遂採取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撤。囊瓦果然中計,尾隨吳軍而來,自小別(在今湖北漢川東南)至大別(今湖北境大別山脈)間,連續與吳軍交戰,但結果總是失利,由此而造成士氣低落、軍隊疲憊。吳軍見楚軍已陷入完全被動的困境,於是當機立斷,決定同楚軍進行戰略決戰。

十一月十九日,吳軍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列陣迎戰楚軍。闔閭弟夫概認為囊瓦素來不得人心,楚軍無死戰之志。因此主張吳軍立即主動發起攻擊。指出,只要吳軍一進攻,楚軍就必然潰逃,屆時再以主力投入戰鬥,必能大獲全勝。但闔閭出於謹慎而否決了夫概的意見。夫概不願放棄這一勝敵的良機,便率領自己的五千部屬奮勇進攻囊瓦的軍隊。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部突擊成功,乃乘機以主力投入交戰,擴張戰果,大勝楚軍。囊瓦失魂落魄,棄軍逃奔鄭國,史皇戰死沙場。

楚軍主力在柏舉決戰遭重創後狼狽向西潰逃。吳軍及時實施戰略追擊,尾隨不捨。終於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今湖北安陸西的溳水)追及楚軍。吳軍“因敵制勝”,用“半濟擊”的戰法,再度給渡河逃命中的楚軍以沉重的打擊。吳軍繼續追擊,至雍澨(今湖北京山西南)追及正在埋鍋造飯的楚囊瓦軍殘部,大破之。並與由息(今河南息縣西南)回救的楚軍沈尹戍部遭遇。經過反覆激烈的拼殺,楚軍又被戰敗,主將沈尹戍傷重身亡。至此,楚軍全線崩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完全暴露在吳軍面前。

吳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五戰五勝,於十一月二十九,一舉攻陷郢都。楚昭王悽悽慘慘,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往隨國(今湖北隨州)。

柏舉之戰遂以吳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終結。至於吳軍入郢後上下忘乎所以,縱暴郢都,內訌迭起,在秦楚聯軍的反擊下,軍事、政治均陷於被動,最後被迫退回吳國,那已是後事了。用孫武自己的話來說,這便是“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

柏舉之戰是春秋晚期一次規模宏大、戰法靈活、影響深遠的大戰。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回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一舉戰勝多年的敵手楚國,給長期稱雄的楚國以十分沉重的打擊,從而有力地改變了春秋晚期的整個戰略格局,為吳國的進一步崛起,進而爭霸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百戰中國之6_周朝_齊國亂戰

百戰中國之6_周朝_齊國亂戰

得分項 得分 權重

戰略意義 28 30

戰爭規模 19 20

傷亡規模 18 20

戰爭知名度 10 15

將領知名度 15 15

總分 90 100

兵將 秦國 燕國 趙國 魏國 楚國 韓國 齊國

雙方兵力 不詳 20萬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30萬

傷亡兵力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將領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戰略意義

齊國亂戰,結果是齊國和楚國元氣大傷,戰國秦國、齊國、楚國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復存在,能跟秦國在軍事上抗衡的只有趙國了。

戰爭規模

秦國

燕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楚國

齊國

傷亡人數

秦國

燕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楚國

齊國

將領

秦國

燕國

樂毅,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公元前284年率燕、趙、楚、韓、魏五國之軍攻佔齊國70多座城池,幾乎滅亡齊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楚國

齊國

戰爭程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