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南安王妃和郡王妃想著素日裡便和賈家交好,不若再選了賈家的姑娘去和親。
賈家雖然如今沒落了,可是卻是有幾門好姻親的。不說遠了的外孫女嫁進了護國公府,便是說賈家的姑太太賈敏如今是戶部尚書林如海的嫡親,收了賈家三姑娘做乾親也是不錯的。
因為念著這個原因,這事便落到了探春的頭上來。
賈家聽了南安郡王府裡傳來的訊息,倒是高興了好一陣子,都說這枯木逢春果然是個好兆頭。這不,賈家又多出個郡主來了。
王夫人把探春叫到榮禧堂談話的時候,探春已然知道了自己雀屏中選了。只是在王夫人跟前,她多少收斂了一些情緒,對王夫人還是畢恭畢敬的。畢竟,她雖然將要有郡主的封號,她的生母和弟弟可都是捏在王夫人手上。只是盼著王夫人念在她為賈家錦上添花的份上,日後對趙姨娘和賈環好一些罷了。
王夫人倒是假意哭了一陣子,王府裡的來傳話的人已經說了,等選了吉日認了親。探春便要搬到王府裡去長住了,直至番邦來迎親。這出嫁,自然也是在南安王府裡出閣的,便是連探春的嫁妝。也不用賈府過問。
探春陪著王夫人抹了一會兒眼淚,直至王夫人打發她回園子裡去了,她也不敢去趙姨娘去說說話。只能回了秋爽齋裡,遣走了自己身邊貼身伺候的丫鬟,躲在屋子裡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
從此以後,她的命運也可以改寫了。她不再是被嫡母捏在手裡為自己獲得利益的工具,也不用嫁到小門小戶裡庸庸碌碌的過一生。日後她的生死榮辱。但憑她的努力而已。
因為時間倉促,這個“吉日”便選在了三日之後。探春在賈府向王妃和太妃行了認親禮,這才帶著自己身邊的兩個大丫鬟,準備隔日搬到南安郡王府裡。秋爽齋裡一應用物自然是不用搬出去的,王府裡早早便備下了。
對王夫人來說,探春是趙姨娘所出的庶女,但是對賈母而言,探春卻是親孫女。況且這親孫女名義上還是她教養長大的。雖然南安郡王府提出嫁妝不用賈府過問,老太太到底是拉不下這個臉面。
賈家姑娘出閣,公中都是要出一份嫁妝的。各房再添上一份。因此賈母便跟王夫人商量,這嫁妝是不用置辦了,只是把嫁妝摺合成現銀給了探春壓箱底罷。
王夫人雖然心中不大情願,只是賈母堅持如此,也沒有辦法,只能依著賈母的意思辦了。
賈母想著探春是個心思聰穎的,日後必然是會有大造化,若是現在待她好些,也讓她將來唸著賈家的好。因此除了例行的嫁妝,賈母還私下給了探春兩千兩銀子壓箱底。
探春果然是感激涕零,與賈母說了許多貼心話。拜別賈政時又請賈政念在她遠嫁,日後對賈環多用一分心。
都到這個節骨眼上了,眾人自然是無不應下的。
探春搬到南安王府沒幾日,南安郡王果然向今上討要了冊封的聖旨。探春是要遠嫁番邦和親的,今上不僅封了她郡主。還賜了“合安”的封號。
只是雖然是與南安郡王府認了乾親,又代替南安郡王府的姑娘出嫁,探春卻未曾入郡王府的族譜裡,說到底還是賈家的姑娘。因此探春冊封郡主,賈家眾人都是與有榮焉。
黛玉是探春冊封之後進宮謝恩那一日回的護國公府,剛回來便聽人說起這件事情,倒是不覺得訝異。
趙淵便笑道:“之前南安郡王府打著李代桃僵的主意時,你就說這賈家的三姑娘必然是最後和親的人選,如今可真是被你說中了。”
黛玉卻不怎麼笑地出來,探春和親是必然的事情,她有野心,有手段,總比留在賈家被王夫人亂指親的好。可是她恍然記得,探春遠嫁前後,可是多事之秋。
“如今這樣的多事之秋,三妹妹遠嫁,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想一想賈家最後的結局,若是探春未走這一步,將來也是尋不到好人家的。
“岳母還在莊子裡住著,你卻是執意要回了京裡來。”趙淵見黛玉一臉悵然,便知道她心中有些不忍,便道,“若不然你跟著岳母在莊子裡多住一些時日?只可惜我明日便要銷假去衙門裡了,若不然還真是想在莊子里長住著。”
趙淵倒是想讓黛玉留在莊子裡,無奈黛玉一定要跟著回府。趙淵見勸阻無法,便聽之任之了。
黛玉聽了趙淵這婉轉的勸話,但笑不語。
一葉落而知秋,即使白日裡還是燥熱的,但是清晨和夜裡的風終是帶上了一絲涼意。
旖哥兒自回到府裡之後,就醒得特別早。趙淵自從升遷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