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華夏諸神世紀 作者:標點

“我也是這麼想的!”弓釃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繼續看著那杆箭,完全不理軒轅眼淚、鼻涕流了滿地。

“不會吧?”鬼厥頓時明白了什麼似的,一手抓住箭桿一用力,想拔出箭來,可惜只是扯下了箭尾的羽毛。他大喝一聲,翻轉巨斧,奮力砸在巨石上,巨石“轟”的應聲裂為兩半。果然,箭桿入石三分,沒有箭鏃!他驚疑地看著弓釃,弓釃也用同樣的眼神看著他……

半晌,鬼厥才喃喃地說道:“見鬼了……誰幹的?”

“是大神農榆罔,幸好是友非敵。”弓釃說道,又一把把軒轅扯了起來放在脖子上,說道:“走,去找你哥!”

“我哥來了?”小軒轅“呀”的一聲叫了起來:“在哪裡?!我都忙暈了這兩天——”

“是啊,我們的大軒轅是大忙人!”

十四、論經絡 天人同一(1)

更新時間2008…9…21 15:01:59 字數:3523

榆罔比玄黃、岐伯都年輕,卻坐在上首,而且臉上連一點謙讓的意思都沒有。

他在牆壁木版上用木炭勾勒出幾個人形,有側面、正面及後面,每個人都作出舉手投足的姿勢。又在人體上點上很多點,用線連線起來。

玄黃、岐伯靜靜地看著,一聲不吭,眼中卻漸漸流露出驚訝的表情。

“此乃經絡!”榆罔把手伸進陶盆裡洗著,用乾布擦乾淨,然後看著兩人說道:“手足太陽經、手足陽明經、手足少陽經,手足太陰經、手足少陰經、手足厥陰經共十二正經,相信項先生和岐伯有所耳聞!”

岐伯點了點頭說道:“以前承蒙七世大神農帝哀指點,略知一二!只是經絡之事玄之又玄,實在不知如何求證!”

榆罔當然很清楚岐伯的感受,作為醫正,不是親身體驗是不能輕易相信一家之言的,受騙事小人命關天,所以,他肯定地點了點頭,對岐伯的嚴謹表示讚賞。“此乃神農氏不傳之秘,由三世神農口傳心授,至今以近二百年,二百年間,也只有五、六世神農可以貫通融會。凡夫俗子若無先人指點,僅憑自悟自證,縱使天縱聰明,也難登堂入室——切記,心法無他,抱元守一!非格物不能反觀,非極靜不能內視。待見自身經絡呈五色,真氣執行其間,當知我所言非虛!”

“就這麼簡單?”岐伯奇道。

榆罔笑了笑,說道:“越是簡單,越不簡單。”說著,他隨手掰下築於火塘邊上的一塊青石,握於掌中,張開手掌時那塊青石竟被這一握之力捏為菲粉。岐伯大駭。榆罔說道:“此乃煉氣妙用之一也!”

“大哥哥——”

正說著,軒轅幾人已經候在門口多時,弓釃聽得入神,不肯貿然進去打斷榆罔說話。但軒轅卻忍不住,大聲叫了起來:“死小弓,幹嘛不讓我進去?!”

榆罔呵呵笑著,朝他招手,把他抱入懷中,順手把石粉撒回火塘,轉頭對看得目瞪口呆的弓釃、鬼厥說道:“怎麼,站了這麼久,聽了這麼多,想必也想了很多吧?想通了嗎?”

“想什麼?就覺得神了!”鬼厥站在那裡懵懂不知所以然。

弓釃卻跪下去,恭恭敬敬地叩幾個頭,再次把目光集中在壁上的經絡圖,看了半晌,說道:“任誰都可以有此神通?”

榆罔說道:“想通了、用心領悟了、假以時日便能得此玄妙法門!”

弓釃再次叩首,微笑說道:“想通了!”對於嗜武成痴的人來說,這無異於將他引領到一個從未企及的境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想通,他竟然可以在這一瞬間領悟這種無上的境界,當然欣喜若狂了……

榆罔點了點頭,看著岐伯又道:“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敢問岐伯自以為到了何等境界?”

岐伯伏首答道:“上工,未能及聖!”

榆罔笑道:“然也!榆罔深知岐伯先生熟知善用四時脈①,當然上工!若能自窺自證,辯知藏府之陰陽及所屬之經絡,便可一矢中的,知人之所犯何逆,然後隨證治之。進而治人於未病,由上工而通聖至神也!”

“然則何謂陰陽?天地之道與人何干?”岐伯問道。

榆罔指著玄黃答道:“項先生乃伏羲部族項氏之後,當知道法自然,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生之謂易也。而陰陽者,兩儀也,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但凡人身五藏六腑,必各屬陰陽,所有病疾,必屬傷陽或者傷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