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趨前一看那垮掉的城牆和粘了紙片的城磚,立馬就跪下了。他這一跪,來看熱鬧的軍民人等也就一齊跪下了。皇帝起身時命令,立即抬三牛三豬三羊三雞三鴨來祭典土地爺爺。大臣們急忙依令而行。
于謙那天拿了一塊垮塌下來的城磚回去琢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有不滿朝政的人使妖術以亂人心。
一月後,垮塌的那段城牆得以修復。這件事也就漸漸被人們忘到了腦後。
第二年十月,瓦刺人也先率兵進攻京城,北京保衛戰開始。也先的一支隊伍猛攻西直門城樓,而且就在這個垮塌的地方得手,有幾十個瓦刺軍士由此處登上了城牆與明軍的守兵展開肉搏。形勢十分危急,如果這個突破口繼續變大,城就有被攻破的可能,幸而擔任總指揮的于謙及時率援軍由德勝門趕到,才又將也先的兵趕下了城牆,使這個突破口得以彌補。
戰後,于謙來此處長跪不起……
第二章
明英宗被瓦刺人俘去之後,景帝即位。就在這景帝做皇帝的景泰年間,有一個冬天的早晨,大同城南善化寺的晨鐘剛剛響過,一個用頭巾把臉部捂得只剩一雙眼睛的女子走進山門,對正在灑掃寺院的小和尚說,她有事要找寺裡的主持。那小和尚遲遲疑疑地去三聖殿找到緣和大師通報,正做早課的緣和大師聞報後來到前院,問那女子有何事這麼早就來到寺裡。那女子低聲說出一串話後,緣和大師一陣驚怔。隨即便急急將她引進了三聖殿。
據說此後幾天裡,那女子除了吃齋飯和就寢之外,一直面對緣和大師流淚講著什麼,那個引她進三聖殿的小和尚則在一旁用筆在抄經文的紙上記著什麼。那些天,緣和大師對弟子們交待,不準對外界任何人說到這名女子的到來。這之後,那女子又突然消失了。寺裡的其他和尚對這件事很好奇,都想知道那女子說了些什麼,但不敢去問主持,就去問那個小和尚,小和尚說,他對天發過誓決不洩露半句。眾和尚並不罷休,仍執意笑著追問,小和尚無奈,只得開口道:那女子說的全是關於北京之戰的──話及此處,他的嗓子突然失音,從此後,不論吃什麼藥,他的失音病一直沒有好過。
直到老,他都是一個啞吧和尚。
第三章
說是〃北京保衛戰〃爆發之前,那時還是英宗皇帝當朝,有一箇中秋的晚上,皇帝在他的寢宮裡擁被讀書,這時太監們按照規矩,把當晚侍寢的妃子蓉兒抬了來。因為蓉兒受著皇上的寵愛,她不象別到妃子那樣,被只裹一條單子赤身徑送到床上。蓉兒認為那樣太直接,有時反而引不起皇上的興致。她曾在皇上最高興的時候向皇上提出請求,讓她侍寢時允許她穿上自己喜歡的衣裳,而且太監們只送到寢宮門口,由她自己向床邊走來。皇帝破例地允許了她。那蓉兒聰明得很,她是想借她穿衣的本領和由門口向床邊走的這點時間,想辦法把皇上的慾望挑起來。蓉兒原本就明眸皓齒,雙頰紅裡透白,體形高挑勻稱,渾身散發著馨香,加上當晚她上身選穿的是一件卡腰略瘦的水紅短衫,兩個奶子把短衫一頂,肚臍以下的雪白肌膚就若隱若現起來;她下身選穿的是一條細腿蔥綠軟緞褲,把臀的豐滿和腿的頎長都顯了出來。她邁過門坎時,英宗已向她扭過頭來,她就滿腮含笑地嫋娜著向龍床走來,身上頓時便帶了千種風情萬種魅力。那英宗只看了她一剎,就倏然精神一振來了慾望,只見他嘩地一聲把手中的書扔到了地上,在抬送蓉兒的太監們尚未關上寢殿大門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叫:快呀,我的小蓉兒小親親──可那蓉兒不急,照舊用原來的步速向床邊走。這時,寢殿的大門已經被從外邊關上,蓉兒也已走到床邊,英宗急切地伸手想去拉她上床,就在蓉兒彎腰上床的那一刻,英宗忽然發現她的腰後掖著一盤麻繩。英宗大驚,斷定蓉兒有害他之心,立時大叫了一聲:來人吶──
門外的太監和衛士們聞喚,一齊推門進來。英宗指著蓉兒說:她腰後藏著麻繩,必有害朕之心,還不快把她拿下!眾人和那蓉兒聞言都大驚失色,太監們急忙抓住蓉兒去看她的腰後,哪有什麼麻繩啊,那蓉兒的腰上連緞帶也沒束。眾人詫異道:皇上,她身上沒有麻繩呀!英宗定睛細看,可不,根本沒有麻繩。他一時驚詫地呆在那兒,明明看見了麻繩,怎麼轉眼間就又沒了?他扭臉對蓉兒:你給我說實話,你剛才來時腰裡是不是掖著麻繩?那蓉兒流著眼淚搖頭道:我掖麻繩幹啥?你對我這樣好,我難道還會害你不成?太監們那刻已在殿裡搜了一遍,,沒見一截麻繩的影子。眾人便都說皇上一定是眼看花了。
英宗揮手讓把哭著的蓉兒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