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處於七歲八歲討狗嫌的階段的男孩子,卻懂事得不像話,明明自己也很想喝粥卻硬把粥留給生病的姐姐喝,想吃糖卻想著把買糖的錢攢著還錢。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都是因為窮,沒錢阿。她得想個法子賺錢,不然這種連吃都吃不飽且擔驚受怕的日子實在難熬。
呆坐片刻,阮欣月拉回心神,開始奮鬥賺錢。
阮欣月從笸籮裡拿出一方棉質手帕,拿熱消筆在手帕的左上角畫了兩顆荔枝,好讓阮母等下能直接跟著圖稿來繡。畫完後,她就專心繡自己另一方手帕。
上午完整的繡過一次這個繡品後,阮欣月這次下起針來就更快,繡得更好,等阮母進來的時候她都快將葉子也繡完了。
“娘,你先坐下。等我將手頭的這片葉子鏽完,我們一起繡荔枝果子。”
“葉子你肯定也會繡了,你可以先嚐試下荔枝果子,如果荔枝果子能繡好的,這幅嶺南荔枝的刺繡就難不倒娘了。”阮欣月一邊加快手頭的動作一邊讓阮母在旁邊坐下。
阮母在一旁坐著,也不怎麼說話分女兒的心,靜靜地在一邊分線。
阮欣月將葉子收針後,就給阮母講荔枝果實主要用到鋪針、打籽針以及釘針這三種針法,特別提到了起針和收針要求。
給阮母說完針法後,阮欣月就去鏽自己的帕子上的荔枝,一邊繡一邊演示給阮母看。
阮母女紅雖然沒有女兒那麼好,但也算是有基礎的,上手並不太難。
阮欣月見阮母上手後,就讓她自己鏽,而她則專注於自己的繡品。
約莫過了兩刻鐘的時間,阮欣月總算將自己帕子的荔枝果皮紋樣鏽好。
阮欣月趁著換線的空隙看了下阮母的繡得荔枝果實,除了有些紋樣鋪得不夠均勻緊緻,起針和落針沒有控制細緻有些外露在針線上之外,也挑不出大毛病,比完全沒有刺繡基礎的人繡得好太多了。
“娘第一次繡成這樣很不錯了,接下來,我們來試試打籽針和釘針。”時間緊,阮欣月也不多說,直接上手交。
手工製品,大多都能熟能生巧,刺繡也一樣的,一次繡不好,多繡幾次找到感覺就好了。
阮欣月阮母示範了打籽針和釘針後,兩個人就各繡各的,阮母繡不下去的時候就去看女兒繡,看了後就自己嘗試,並不多打斷女兒手頭上的動作。因為她知道女兒要趕緊繡完好好拿著到街上的成衣店上去打聽下價格。
而阮欣月此時的確是沒有心思細教,古代歷來有宵禁規定,晚了她就上不了街,上不了街系統任務和籌銀子這兩件頭等大事就得擱置。
後面她也沒再分神去關注阮母繡得如何,一心一意趕製自己手上的手帕。
等她緊趕慢趕將第二方帕子繡好後,阮欣月第一時間就問阮母:“娘,我們現在上街還來得及嗎?會不會快宵禁了。”
阮母到院子裡看了看天色說:“現在大概是申時,亥時才宵禁,來得及。”
亥時,也就是晚上9點才宵禁,那跟唐朝差不多。
“娘,那我們收拾收拾出門了,得趕在天黑前回家,天黑後在逗留在外面不安全。”早點回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