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房子,買輛馬車還是可以的。
繡帛軒開業至今,阮欣月跟阮母上下工都是步行到繡帛軒。
特別是一開始,刺繡的繡品多是小件,一般都坐著操作。
久坐不利於健康,每天上下工步行,對身體比較好。
但有時候忙起來了晚了下工,要趕著接阮欣煬下私塾時,兩人就花幾文錢僱一輛馬車代替腳力,這樣就快很多了。
“太好了,我們家要買馬車了,我們家有馬車了。”阮欣煬一聽到姐姐說要買馬車,馬上就歡呼起來。
“那感情好,只不過我們家現在沒有強壯的男丁,裝卸馬車時就費勁點。”阮母也贊同買輛馬車,這樣每天上下工比較方便,但也有顧慮,比如家裡沒男壯丁,套車廂和卸車廂都比較費勁。
“那我們是不是還得找個車伕?”阮欣月剛開始沒有細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想想,大越皇朝街上趕車的車伕一律都是男的。
她還是沒有轉過彎來,現代的交通工具男女都能開車,可在這個男主外女主外的朝代,男女分工還是有挺明顯的界限。
“這個的確也是個問題。”阮母想下了:“僱個車伕也不是不行,但我們家現在女眷當家,顧個車伕也不能進我們的家門來去裝卸車廂,這樣想著好像還不如租個馬車來得省事。”
阮欣月想了下,的確是這樣,寡婦門前是非多,而且家裡還有她這麼一個待嫁的女子,僱個男工也有顧慮:“那就先不買。”
阮欣煬:……合著就是說出來逗我的!
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丁的阮欣煬,心裡是知道了娘和姐姐所說內容的厲害關係的,只能在心裡祈禱自己快快長大,長大後家裡的趕馬車的人有了,裝卸車廂的人力也有了,最重要是阮家的頂樑柱也有了。
馬車就快就停在了家門口,阮欣月謝絕了車伕幫忙搬箱籠的好意。
這個箱籠很輕,她一個人就能將它提進屋子裡。
車伕走後,阮母開門時再看了一眼女兒手中的箱子:“這麼小的箱籠裡面估計裝不了幾個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