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兵團,從曼德勒出發,分別沿伊洛瓦底江和曼德勒至仰光鐵路線南下,會攻仰光。遠征兵團的南下縱隊應於西進縱隊向曼德勒發動進攻的同時,自臘戍出擊,迅速攻佔雷列姆、東枝、樂可等要地,然後緊密配合中央兵團和西線兵團會攻仰光的作戰行動,穿過毛奇礦區(Mowchi

Minearea),分別沿西當河東岸和薩爾溫江西岸,向毛淡棉和莫克貝林進行遠端突襲,確保佔領各地後,應乘勢襲佔耶城(Ye

City)、三塔山口(Three

tower

pass)、土瓦(Dawei)以及高加力、密亞華迪(Myawadi)等泰緬邊境要地,並需加緊入泰的作戰準備。

(4)、當新編成的中央、西線兩兵團開始由曼德勒南下,會攻仰光時,英國的海軍和空軍應迅速攻佔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確實控制該海域和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並需密切配合中央、西線兩兵團會攻仰光的作戰行動,適時對仰光進行兩棲登陸和空降作戰,以期確保佔領仰光,實現完全收復全緬甸和安達曼德海域,重新恢復仰光對外海運功能的戰略目標。從而使得經由仰光港口運進中國的美援物資每月達3萬噸以上。這將相當於每月保持1000架次C-47型飛機參加“駝峰”空運量3個月的總和。這個戰略成果完全可以預期,並且一定能夠實現。其前提是:美、英、中三國必須精誠團結、同仇敵愾、緊密協調、相互支援、統一行動、一往無前。否則,此項計劃就有落空的危險。

(5)、收復了全部緬甸和安達曼海域之後,為求確保安達曼海域和緬甸與中國雲南廣西的安全,徹底粉碎日軍妄圖“將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連成一體”的夢想,聯合兵團就必須著手將日軍趕出泰國和越南的作戰[筆者注:中南半島,也稱“中印半島”或“印度*半島”。它西臨印度洋、東瀕南海。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西部地區,面積萬平方公里,其中緬甸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有67萬平方公里。這項作戰計劃後來被稱為“西太平洋對日作戰計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史迪威收復緬甸計劃出臺(2)

收復緬甸的戰役,是中、美、英三國軍隊共同參加並且是陸、海、空軍協同行動的聯合作戰。其作戰地域包括滇西、緬甸和印度東部地區,範圍遼闊,牽涉面尤其廣泛,而且情況十分複雜。當時的印度和緬甸仍然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遭到了印度和緬甸人民的強烈反對,也受到了國際上有識之士和社會輿論的指責,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曾明確指出:殖民帝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本身的安全,西方世界必須拋棄那種把亞洲人視為劣等民族的做法。他認為必須對中國以大國對待,使其填補戰後日本留下的真空。從長遠來說,印度、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爭取獨立的浪潮會把白種民族趕走。他斷言:平等地對待中國和那些爭取獨立的民族,是防止東西方今後發生根本裂隙的最好辦法。

可是,丘吉爾在這個問題上卻明顯地同羅斯福觀念和想法有根本性的分歧。丘吉爾聲稱,他之所以出任英國首相,絕對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喪禮,恰恰相反,自己竭力謀求獲得英王陛下政府首腦這個神聖職位,其目的是要盡他的智慧和能力來保護大英帝國的權威和利益,使其免於衰敗,並能打敗敢於來犯的敵人。並說,英國在遠東參戰的目的是維持現狀。而這卻不是羅斯福所追求的目標。

在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於華盛頓舉行代號為“阿卡迪亞”的美英首腦會議上,羅斯福曾坦率地向丘吉爾提出給予緬甸和印度以完全自治或者讓其獨立,以便團結廣大亞洲人民共同抗日。不料,丘吉爾竟然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正是由於美英兩國對日作戰的目標不一致,其對日作戰的戰略就自然不同。因而對於史迪威收復緬甸計劃的態度,中、美、英三國也就反響各異。

中國對收復緬甸的態度一直十分積極。中國把緬甸這條惟一的國際通道看作是中國人民堅持抗日戰爭、奪取最後勝利的生命線。珍珠港事變後,美英兩國軍隊在對抗日軍作戰中,屢屢敗北,損失慘重、士氣低落。蔣介石鑑於日軍正準備由泰國進攻緬甸,為求制敵先機,協助英軍殲敵於泰緬邊境他念他翁山脈以西、薩爾溫江一帶地區,確保緬甸安全,毅然決然派出精銳的第5、第6兩軍入緬援英、抗擊日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