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2 / 4)

不時地出現“咱們老太爺”(指華善,崔太監語言上盡力與太子妃靠近乎)、“咱們都統”(指石文炳)、“咱們舅爺”。看起來危險度小了許多。

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卻不代表真的可以放鬆了。因為有人在康熙那裡,挑了胤礽的一個小毛病:他身邊的人品德不好,會影響太子的名聲。

在這裡,要隆重介紹一下說話的藝術。如胤禔不過是藉著“關心弟弟”的名義,還告了太子的黑狀。換了明珠,這話就含蓄得多,也更容易打動康熙了。他抓住了康熙是個子控、又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把胤禔的話略作加工,就變成了一句非常關心太子的話——“奴才只怕於太子令名有損。”

康熙已經翻來覆去想了很久了,他要培養一個各方面都讓人說不出話來的太子,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經過調查取證,崔太監確有不好的地方,同時,康熙也把太子某些其他的小缺點,比如偶爾脾氣不好打太監(雖然康熙覺得無所謂,但也不承認這是好事)認為這是崔太監這個狗腿兮兮的傢伙不知勸阻而火上燒油的結果。

對比可知,娶了媳婦之後,太子妃賢良淑德,令太子脾氣就好了很多,毓慶宮已經很久沒死過人了。

康熙越想越生氣,不行,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教出來的太子,不能因為這一點小事就走上邪路,千里這堤潰於蟻穴,堅決不能容忍。

於是,在過完年後,康熙終於對崔太監下手了。

淑嘉聽說乾清宮來人宣上諭的時候,有一瞬間的怔忡。一大早的,胤礽就被康熙叫去說話,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她只是給胤礽整整衣冠,送他出門。可現在,胤礽還沒回來,上諭來了。這是一個什麼情況?

由不得她胡思亂想,趕緊準備接旨。

這旨意卻不是直接下給她的,而是給胤礽換太監。淑嘉一聽,反倒放下心來。崔太監的事情,她是知道的,還特意瞞了胤礽。過年期間,西魯特氏等人過來,她還透過西魯特氏與家裡通了通氣,讓家裡人不要說已經知道了此事。

現在,康熙的處罰決定下來了,淑嘉估摸著,光崔太監被告的那點兒事兒,不會被罰得太狠,不過調離現在的崗位而被降職的可能性倒是要大些。

來宣旨的是梁九功,只提到了崔太監伺候主子不盡心,罪名是暗中剋扣了太子的份例,居然還倒賣了毓慶宮的兩件古董。虐待人家兒子,人家爹就要收拾你。崔同志,收拾行李,你挪個地方吧!

被扔到哪裡了呢?去浣衣局了。

毓慶宮的好東西太多了,胤礽根本不可能有數兒,這種生活上的事情,後來是有老婆打理,前期都是交給崔太監的。崔太監只要在上報申請的時候多留些虛頭不讓胤礽知道,就能狠撈一筆——太子用的都是好東西啊!

崔太監後悔得要死,趴跪在地上,指甲摳著地磚的縫兒。知道我辦這些事情的人告發了我?還是誰要辦我?是太子妃麼?

淑嘉胸有成竹,本是靜聽的,此時即招呼:“巧兒。”巧兒機敏,從裡頭就托出一張紅漆托盤來,上面一個荷包,還有幾個金銀錁子。梁九功眯眼一掃,就知道這些都是為過年賞人內務府特頃的,成色十足。

至於荷包……裡頭估計會是銀票。照梁九功的看法,面額不會小於五十兩。

梁九功也不矯情,利索地打了個利兒:“謝主子賞,”然後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拿錢的,還特意送了個情報,“萬歲爺像是氣狠了,您是沒見過,萬歲爺要是興雷霆之怒,事情興許還有轉圜的餘地,要是這樣不聲不響,顯是已經想好了的,就是氣到家了,不願意再提了的。”

淑嘉很明白地點點頭,就跟兩口子過日子似的,能吵得起來,說明還有改善的可能,雙方的情緒都為對方所牽動也都能牽動對方的情緒,要是其中一個連話都不想說了,這日子也就是真的過到頭了。

“這個我盡知道的,”淑嘉一伸手,指著下手兩溜椅子,“諳達坐,我只要問兩句話,諳達也只是喝我一杯茶,不耽誤你差使。”又讓給隨行的小太監也一人一杯熱茶:“大冷的天兒,跑一趟也不容易,暖暖身子罷。也不用走得遠了,廊下就有喝茶的地方兒。”

梁九功是拿人的手短,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方是太子妃,當下斜簽著身子坐下了,還只坐了個椅子邊兒:“主子只管問。”

秀妞、小滿,一邊兒一個扶著太子妃坐這一,淑嘉這才開口道:“都不是什麼麻煩事兒,也不用您擔什麼干係,頭一件兒,我們太子爺是不是還在乾清宮跟汗阿瑪說話?你看他們爺兒倆說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