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1 / 4)

翰林院倒是挺務實,佟國綱之死有一半原因是自己魯莽,所以楊瑄拿他與前代一勇夫作比,康熙不高興了,那是朕的舅舅,你居然說他沒腦子?!!皇帝怒氣所過之處,群臣如風行草偃。領翰林院學士張英失察編修楊瑄撰擬佟國綱祭文失當,削禮部尚書,楊宣褫官戍邊入旗。

然後康熙也不管別的事了,直接挽袖子上陣,親自寫了一篇祭文。裡面把佟國綱的形象寫得高、大、全,此人一死,實在是國家和民族的損失……如此美好的形象,寫得跟拍藝術照似的——美則美矣,就是不像本尊。

在這樣的氛圍裡,大軍回來了。

福全回來的路上就聽到了這個訊息,心中難免打鼓。咬咬牙,繼續鑽研那本不斷潤色的奏摺。

康熙在佟國綱的喪事上發洩過了一回,心情平復了很多,理智也回爐了,身體也慢慢好了起來。一同回來的還有帝王心術與護短之心。

大軍回來了,諸將領也灰頭封臉的回來了。有些心中有愧,閉門思過,比如,彭春。有些心神不寧,悄悄地走各種門路,怕被罰得太慘,比如許多人。還有一些為逃脫責任、撈取功勞,就開始動小腦筋,比如,胤禔。

胤禔雖然已經成婚,依舊住在宮裡。他配給他的住處就是乾東五所裡的頭所,所以他面聖非常方便。回到宮裡,衣服都沒換,他就跑到乾清宮裡先跟他爹告他伯父的小狀。

看著跪在地上的年輕兒子,康熙冷道:“你辦的好事! ”胤禔一哆嗦,心中依然不服氣:“汗阿瑪,兒子沒錯。”康熙道:“你還做對了?”胤禔當下省略了自己不服節制,屢次不聽伯王勸告,私下說主帥膽小,不斷拉攏將領,還安插親信排斥異己,只說:“伯王也太謹慎了!”

偷偷瞄了一下康熙的臉色,見他似乎沒有更多的表情,胤禔的膽氣也更壯了。不管福全當時是怎麼想的,放走了葛爾丹,就是沒法交差的一件事,胤禔咬住了這一點死活不鬆口。“兒子先前說伯王膽小,汗阿瑪還為此訓斥兒子,如今,果然是放跑了葛爾丹。”我對他沒禮貌也是他自找的,完全不怪我。

康熙心裡已經氣爆了,他知道大阿哥脾氣直了點、頭腦簡單了點,沒想到他能蠢成這樣。康熙對福全是瞭解的,那是個忠厚的老好人,能力並不特別強,但勝在穩重。再說了,當初葛爾丹南侵第一戰,就是清軍沒有經受得住葛爾丹的挑釁貿然出擊,最後被打得落花流水的。福全在面對葛爾丹的時候,不追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平心靜氣地想一想,當初對這個憨厚的哥哥發火是略有些過了,只是當時的情形確實是放走了敵人,不說兩句下面的仗就沒法打。

要康熙說,這一仗沒能全勝,也不能全怪福全無能。以康熙近來軍中見聞,八旗的戰鬥力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將領的整體水平也越來越不好。比如說,朋春在對陣的時候,連選陣地都沒選好,正對著泥潭衝了進去,沒跟葛爾丹打起來先跟泥地較上了勁。就是照著軍事課本也不該有這樣的失誤!打仗先不弄清地形你打個P!

就算指揮得當又有什麼用?好比你跟個孩子說,好好讀書,考個秀才就不用交稅了。可他就是榆林腦袋,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你又能怎麼辦呢?

沒想到胤禔居然死咬著伯父的錯誤不放,言語間還頗有一種‘要是我當主帥必定能勝’的意思。康熙不喜歡這樣,很不喜歡,他喜歡的是皇太子那樣,溫文裡透著傲慢,不經意間流露出高貴,而不是胤禔這樣扯著脖子復讀機似的說‘我是最好的’。

罷了罷了,畢竟是自己兒子。康熙嘆了一聲,沒腦子有沒腦子的好處,惹不了大禍,縱有些勇力,也好差遣。不過,眼下老子還得給他擦屁股!

你個混球啊!得罪誰不好得罪朕的哥哥!兒子和兄長,你讓你老子怎麼下得了臺?你知不知道葛爾丹還沒打完,還得用底下的人效力?你這樣推卸責任還直接要參主帥,這是上下不一心,兵家大忌!

康熙閉了閉眼,輕聲道:“那是你伯王。你為人子侄,如此頂撞長輩,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你告訴朕,你伯王贏了葛爾丹沒有?”

胤禔一愣:“他明明放跑了……”

康熙的聲音從牙縫裡慢慢溢位來:“他贏了,可你在告訴朕,你的伯王、朕的親哥哥跟葛爾丹是一夥的?葛爾丹贏了,他有什麼好處?咹?”

胤禔再傻也知道康熙不高興了,囁嚅著不敢接話。

還好,還算有救,康熙繼續提點:“身為副帥,從出京城就跟朕告狀,那時候你伯王放走葛爾丹了?少動不該動的心思。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