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子使喚幾十個奴才就算有氣場了,更不是看自家丫環‘比尋常人家的小姐還金貴’就是高人一等了。真正的氣場,是在於主人有沒有統領全域性的能力,奴才是偷奸耍滑還是令行禁止,是一戳一動還是心中有數。三十幾個僕人,分居府中各處,收拾起東西來,居然沒有絲毫慌亂。看著是急了一點兒,完全沒有沒頭蒼蠅胡亂撞的感覺。收拾起東西來,基本上就沒有磕碰折損的,也沒發現有偷竊的。

西魯特氏這裡,把要帶走的衣物鋪蓋帶著,首飾等帶上一些,大件的古董其餘的細軟都一一造冊封鎖好。西魯特氏是正經的伯爵夫人,她的配車形制是有嚴格規定的,到了杭州現做也不方便,似乎要帶著走。還有石文炳按伯爵配置的一套子儀仗,也要帶走,以及,石文炳將做副都統,有一套儀仗。都是到了杭州就要擺開來撐場面的,自是一併帶走。

別人的東西淑嘉不知道,她自己的東西里面,衣服、配飾(年紀小,還沒什麼複雜的首飾,主要是項圈兒長命鎖小鐲子一類)、平常用的東西都由嬤嬤們處理交由西魯特氏點頭後打包了。她自己的要求就是把平常學的幾本書筆硯等也帶上,西魯特氏想了一下:“也好。江先生那裡,你阿瑪等會兒要與他說說,憑他是跟著一道南下還是留下來。不管他留不留,你們到了杭州總要接著學的,溫習一下也不壞。不知道要不要再請先生,到了杭州怕難請懂國語的先生了……”完全自言自語了起來。

—————

石文炳抽空見了一下江先生,這是女兒的文化課老師,又不是兒子的先生,所以重視程度略有降底。經過談話,石文炳也摸清楚了江先生的性格。總的來說,不是個小人,或許到家裡來教書有一點點借勢的圖謀,但是本職工作做得不錯,他看過了兩個女兒的功課,又考了她們背書和理解,認為江先生教得還不壞,尤其是他還通滿文,這就比較難得了。

當石文炳提及江先生未來有何打算的時候,江先生道:“蒙府上看得起,學生還想再接著吃這碗飯,”有點不好意思地笑笑,“江浙自古是文風昌盛之地,學生能夠去開開眼界將來也是大有裨益的。”就跟你在東南沿海上學,然後跟西藏學生一起高考似的,教學質量的原因啊。

這年頭的科舉,說是全國統考,卻不是按照同一標準錄取的。從朱元璋定了八股取士開始,為了平衡南北方教育水平、讓朝廷選人達到一個平衡不致地緣性地一家獨大,就分為南榜、北榜還有他老家鳳陽附近的中榜。到了清代,中榜沒了,但是按地域分配名額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就跟各省按名額招生類似,你命不好,生錯了地方,萬一再填錯志願滑了檔600分照樣去二流野雞學校,命好的生在天子腳下,踩著500分就能去了京師大學堂。所以說,最佳模式是,落戶在容易考中的地方,學習在競爭激烈的地方,這樣的把握會上升好幾個層級。

石文炳瞭解地點點頭,又問:“先生家中可安頓好了?”江先生忙道:“俱妥當了,聖恩浩蕩,舊年震壞的房子有賞銀修了。府上給的束脩足以支撐家業了。”石文炳笑道:“既如此,我便放心了。”又把平日江先生來府授課時伺候的小廝正式分給他做書童,另派了個小廝負責起居。

說起來麻煩,所有這些收拾完了,也只花了兩天的時間,這其中還包括了去安排船隻。嗯,他們這次是走水路,完全不走陸路,楊廣同學開的大運河不用白不用!船的空間也大,裝的東西可比馬車多多了,又不需要費心照顧馬。呃,好像也需要照顧馬的——石文炳一行還帶了好幾匹馬,包括他心愛的坐騎,西魯特氏拉車用的馬等等。

聖旨下是在三月,從盛京一路傳到直隸,石文炳接了旨,在直隸辦了交割,再回北京。到了北京,要到有關部門(神秘的,淑嘉不知道的部門)備案,拿新的印鑑、公文。這是公事。然後回到家裡,要與親朋好友辭行,要收拾行李,要跟父親、兄弟、妻子商量事情。等到起身的時候,已經到了四月初。

—————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拜應試教育所賜,淑嘉對京杭大運河很熟——當然僅限於書面上。所以當西魯特氏囑咐著多帶仁丹,又叫淑嫻、淑嘉隨身帶的小荷包裡放醒腦薄荷:“到了船上頭暈就拿出來用。”淑嘉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