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3 / 4)

麼能這樣呢?你是皇帝,又不是秀才……”絮叨上了。

佟妃使一眼色給淑嘉:幹得好!

只要不想著出風頭,比別人都高一塊的時候還想踩人一腳,弄個雲泥之別,宮裡的日子,其實並不難熬。

老實不生事的太子妃,對宮中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福利。宮妃們樂見她不插手宮務,也說她識相、有教養。她們不吹枕邊風,康熙對淑嘉的評價也就沒有跌下去。更兼胤礽娶妻之後顯得更穩重了,這筆賬不能說都記到淑嘉頭上吧,至少不會覺得這個兒媳婦帶壞了兒子。

當官兒動動嘴,底下跑斷退。太子妃不折騰,底下人也樂意,至少不會說她壞話。

對於淑嘉來說,無過即是有功。低調,才是王道。

—————

日子就在井水不犯河水中滑過了十月,十一月來了,事兒也來了。

不是吧?

淑嘉有點瞋目結舌。

難得的,太子妃終於拿起了針線,想給兒子做件小衣服。許久不動針線了,略有手生。

她婚前做了半箱子的荷包、抹額一類的小東西,一年之內送人是綽綽有餘了。

婚後新媳婦兒要給婆婆、丈夫做些衣服鞋襪,表表心意和立場。到了她這裡,也因為沒有正經婆婆而送人的衣服都是她列了單了讓下面人置辦而作罷——本地習俗如此。

打個比方,康熙過生日,進上的應景衣服,一件的繡工,讓個熟練工去做,手快的也得個把月。真要讓淑嘉自己去做,這一件都不用幹別的了——只能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同時也是沒這個條件,開始是拿著婚前做的東西四處送人,接著揣了小包子,變成了國家特級保護動物,所有人都不建議她‘過於操勞’,做了半個的荷包就被紅袖給收繳了。生了孩子又坐月子,看孩子,也沒那個時間。

太子妃的生活還是很豐富的,可以四下串門鍛鍊身體,可以跟太子喝茶聊天做數學題討論小孔成像原理,當然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來照看孩子料理家務。能給她動針線的時間,實在是少之又少。

好容易天冷了,進入了十一月,大家都不愛動彈了,皇太后也開始貓冬了。被寧壽宮暖暖的地龍烘得真想打盹兒,大家也都老實不去打擾她。淑嘉算是尋著了機會,把半個荷包給做完了,又動手裁了件小衣裳。

這不,剛裁完,還沒動手縫呢,胤礽來了。

淑嘉覺得吧,這男人有時候就跟小孩兒似的,想起一出是一出。甭管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還被稱頌為‘英明’,也甭管他算計起人來一肚子壞水兒,有時候他就是個不靠譜的小孩兒。

胤礽興沖沖地來了,淑嘉只好把針往布料上一插,麻利地把桌子上的東西往笸籮裡一放。站起身來迎接:“今兒怎麼這麼早?”

胤礽頂頭進來了,伸手把冠給摘了,王友德躬身上前接了,給放到帽架上,又躬身退後。胤礽搓了搓手,一臉的興奮:“今兒可有件大新聞。”

說罷,從袖筒裡抽出一疊薄薄的紙來,遞給淑嘉。淑嘉眼帶疑惑,接過來,還帶著點體溫的信箋,因為放到袖筒裡,它還微微帶著著彎曲的弧度。能讓胤礽這樣興奮的,不外兩件事兒:一、康熙又跟他膩歪了;二、老大倒黴了。

這一回,她猜錯了。信是康熙寫的沒錯兒,內容卻不算膩歪,也沒有說不喜歡胤禔了。康熙只是在跟他兒子顯擺,說,今兒停的這地方好,兔子尤其多,一天我打了一百多隻。

胤礽眼饞了,很想去。

淑嘉很崩潰,康熙預期就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就回來的,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去接你爹回家的啊?看了看信:“汗阿瑪說給了你一把小刀?”

“啊!擱書房裡了。你要看?”

“我還沒見過什麼真傢伙呢。”

胤礽暫時被歪了樓,叫人取了小刀來,淑嘉看時,是一柄有濃郁蒙古風格的小刀,胤礽還說:“仔細點兒,甭拉了手。你是不知道,蒙古人的馬刀是不開刃的,可小刀是極鋒利的。”

然後喃喃自語:“老大跟著在御前,不知道得了多少東西,下了多少舌頭。不行,我得去!我要請旨,家裡就交給你了。”

原因在這兒吶?

淑嘉道:“汗阿瑪不是快要回來了?”

“那我也得去。”

淑嘉見勸也沒用,乾脆不說話了,反正康熙不會答應。這麼說也是旁觀者清的意思,皇帝在外面,皇太子要再一直走了,旁的時候行,這都快要過年了,怎麼也得有一個坐鎮的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