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聯絡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現在還是在這一時間和這一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經受這樣的苦痛呢!所以說不敢出翠幃。再聯絡下聯看,不敢出來實際上還是出來了,人在極端苦悶的時候,往往就是處在這樣的自我矛盾中。這又活畫出了這位女子夢魂牽惹、如痴似醉的神態,從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鏤心刻骨。
以下幾聯均寫其院中所見所感。主要是說她如何觸景傷懷,憂思難解,但反覆抒寫,意多重複,用語平常。惟獨第二聯兩句,融情入景,寫得工麗自然,不失為精彩之筆。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既是春殘,自然落花無數,而無數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之感。現在,這位女子,正當芳齡,卻獨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歡娛難為繼,她的命運和這春殘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樣嗎!作者將落花與思婦互相映襯,倍覺悽然。暮春天氣,微雨濛濛,給人的感覺本是抑鬱沉悶的,何況是心事重重、愁思鬱積的女子呢!偏偏在這時,一雙不知趣的燕子,在細雨中穿去穿來,顯出很自得的樣子,這就使她更加難堪了。燕子無知,尚能比翼雙飛;人屬多情,只能黯然獨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詩人以燕雙飛反襯人獨立,把女子的內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頂點。花、雨、人、燕,本是純粹的“景語”,作者透過映襯、反襯,融情入景,把它們連綴成一幅和諧統一的藝術畫面,從而烘托出詩中女子憂思難解的內心世界,使“景語”完全變成了“情語”。這兩句寫得細膩深刻而委婉含蓄,對偶工麗而無雕琢之嫌,堪稱佳句。
北宋詞人晏幾道名篇《臨江仙》中,創造性地借用了翁宏這兩句詩,他寫道:“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恰恰是詞中的精華所在,成了譚獻譽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徐定祥)
秋宿湘江遇雨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湘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譚用之很有才氣,抱負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躓,使他常有懷才不遇之嘆。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蒼茫景色抒發其慷慨不平之氣,寫來情景相生,意境開闊。
“湘上陰雲鎖夢魂”,起筆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處境:滾滾湘江,陰雲籠罩,暮雨將臨,孤舟受阻。寥寥數字,勾勒出壯闊的畫面,烘染出沉重的氣氛。“鎖夢魂”,巧點一個“宿”字,也透露出詩人因行遊受阻而不無悵然之感。但心鬱悶而志不頹,面對滔滔湘水,更加壯懷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寫其雄心壯志。作者選用劉琨舞劍的典故入詩,表現了他干時濟世的遠大抱負。就文勢看,這一句格調高昂,一掃首句所含之悵惘情緒,猶如在舒緩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奮。
二聯兩句正面寫湘江秋雨,繳足題面。芙蓉,這裡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達數丈,花繁盛,有白、黃、淡紅數色。頗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種蔓生的常綠灌木,多生田野間。湘江沿岸,到處生長著木芙蓉,鋪天蓋地,高大挺拔,那叢叢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濛中經秋風吹拂,猶如五彩雲霞在飄舞;遼闊的原野上,到處叢生著薜荔,那碧綠的枝藤,經秋雨一洗,越發蒼翠可愛,搖曳多姿。詩人為這美景所陶醉,喜悅、讚賞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國”、“薜荔村”,以極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萬里”、“千家”極度誇張之詞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氣象的高遠,境界的壯闊。於尺幅之中寫盡千里之景,為湖南的壯麗山河,繪出了雄奇壯美的圖畫。後人稱湖南為芙蓉國,其源蓋出於此。
詩的第三聯著重於抒情。“悲橘柚”,是說橘柚引起了詩人的悲嘆。為什麼呢?原來橘柚是南方特產,其味甘美,相傳“逾淮北而為枳”,枳則味酸。同是橘柚,由於生長之地不同而命運迥異,故《淮南子》說“橘柚有鄉”。湘江一帶,正是橘柚之鄉。詩人看見那累累碩果,不禁觸景生情,羨慕其適得其所,而悲嘆自己遠離家鄉、生不逢時,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遠離江南生長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