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2 / 4)

小說:明末求生記 作者:換裁判

大哥。”周承允一句話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行,”志文也不客氣,“周大哥,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

“我還想問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是去哪裡看什麼貨嗎?怎不見孫大哥?”還把他們當時說的話記在心頭,當他是孫大夫的侄子。

“對不住了,周大哥,當時沒跟你說實話,要不咱們找個地方坐下來細談?”志文見他們從京師方向而來,正好找他們打探下訊息。

“我也正有此意。”

“大柱,柳哥,柳叔,這位周大哥,當初在蒲州可送了我們好大一筆糧食。”志文向另外三人介紹道。

“哦?”周承允聞言,不由問道,“你們不會就是從河西過來的吧?孫大哥就是孫神醫?”

志文拱拱手,“抱歉,周大哥,你不會怪我們吧?”

“無妨,倒是我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與孫神醫相識的機會。”

柳老漢聽到眼前這英氣逼人的貴公子送過糧食,一下子好感大增,手腳麻利地在路邊收拾出了一塊空地。

周承允跟著志文他們,毫不在意地坐到了地上,手下三人見怪不怪,也坐下了。

雙方相互介紹客套了一番,志文這才認出周承允身後那伴當就是書童司茶。

“鄭小弟,”周承允不動聲色地又改了稱呼,“你們這是要去哪兒?”

“我們要去京師,有筆生意,想看看能不能做。”志文回答。

“去不得了,回頭吧。”周承允說道,臉色前所未有得嚴峻。

“咋了?”可旺沉不住氣了,回頭?這才出來幾天,連京師的影兒都還沒見著呢。

“司茶,你跟鄭小弟說說咱們的遭遇。”周承允交待道,“不用有什麼隱瞞,都不是外人。”

“是,公子。”司茶微微躬身,開始講述他們的經歷。

蒲解兩州才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周承允帶著他們三人北上,準備先進趟京師,再趕往津門,路線和志文他們不一樣,到晉陽後向東,穿太行山井陘口進入冀北,然後過真定府、保定府。

周承允這次出門雖說是輕車簡從,連上他自己只有四人,但有自己的情報系統,不像志文他們這樣兩眼一抹黑。

在十一月上旬到達京師附近的良鄉時,他們與周家在京師的人員取得了聯絡,得到的卻是壞訊息。

十月底,後金兵分三路,避開關寧防線,繞行蒙古,一路攻入大安口,參將周鎮死亡;一路攻入龍井關,一路攻打洪山口,參將張安德等敗逃,建奴酋首黃臺吉抵達遵化,薊州被圍。

十一月初,從遼東率先回援的大將趙率教陣亡,重鎮遵化失陷,京師戒嚴。

堂堂大明京師,就這樣暴露在了後金的爪牙之下,從遵化到京師,一路再無險要可守,至於與敵野戰,沿途那點可憐的守城明軍是沒有這個實力和膽量的。

周承允這下進退兩難,京師進不去,他所在的良鄉還算安全,但京畿周圍建奴的哨騎遍佈,前往津門的路上並不安全。

他不願半途而廢,就此退去,仗著訊息靈通,耐心地在良鄉守候。

周承允堅信建奴只是一時得逞,必不會長久,各地軍隊定會入京勤王,他打算等待局勢好轉後,繼續趕往津門。

十一月十日,薊遼督師袁崇煥率軍抵達薊州,及時地擋在了後金軍兵進京師的路上。

只是京畿附近一馬平川,黃臺吉並未與袁崇煥死磕,而是繞開薊州,繼續向京師挺進,三河、香河、順義一路過去,所到之處都是大肆搶劫,而袁督則一路跟在屁股後面吃灰。

後袁崇煥走南路,趨河西務,總算在十一月十七日,先於建奴抵達京師。

十一月二十日,黃臺吉到達京師,並於當天發起了攻擊,此後明金雙方一直在京畿一帶鏖戰,基本上是後金在野外攻,大明憑堅城守。

這就是明末著名的後金攻明京畿之戰,因崇禎二年是已巳年,史稱己巳之變。

稍後,各地勤王軍陸續進抵順天府,其中與周承允相熟的晉西巡撫耿如杞與總兵張鴻功也率軍到達良鄉。

第196章 己巳之變(2)

聽到這裡,志文總算明白了晉西各地善待難民的原因,原來是主力入京勤王,才不得不放下姿態,又千方百計地誘惑難民離開晉西,好將禍水東引。

不對啊,志文突然想到,既然京師爆發瞭如此大規模的戰事,周承允為何不在良鄉就地返回晉西,而要從京師西北端的保安州繞道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