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小說:明末求生記 作者:換裁判

間滿血復活,連聲追問大柱。

“志文!”大柱連忙求救。

“孫伯,傷口我用清水沖洗過了。”志文如實回答,至於細節,比如用煮過的剪刀把傷口弄大了才清洗,他沒有提,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應該如此的,卻是忘了此時還沒有嚴格消毒殺菌的概念。

“那有沒有上藥?”孫大夫雖然這樣問,其實心裡是不抱什麼希望的,他不認為志文這家人有誰懂,而且哪來的藥?

孫大夫希望的是現在上藥還來得及。

“呃,我用剩下的石灰給敷上了。”志文回答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既忐忑又無奈。

忐忑的是,在昨晚那種情況下,用石灰消毒包紮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不知道現在會不會被這古代的醫者視為笑話,猛批一頓。

無奈的是,逃難前他本想買點藥材,以備路上急用,可進了藥店卻是傻了眼。

原因很簡單,志文既不認識中藥,更不知道常見病痛的對症藥材有些什麼。

上輩子專業學的是中西醫結合,聽上去中西兼修,實際上兩頭都沒學好,西醫還好,營養學方面他差不多吃透了,其他的也就開個消炎藥和維生素的水平,更深的?請去其他專業。

中醫嘛,不說了,現在就只記得麻黃湯和桂枝湯這兩個湯頭的名字,連配藥組成也忘了。

所以志文就只備了甘草和黃連這兩味藥,甘草被譽為國老,能調和諸藥,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黃連就不用多說了,他記得能止瀉。

第87章 膽子真大

“嗯。”不料孫大夫卻讚許地點了點頭,“生石灰可生肌長肉,止血,殺蟲解毒,正合用。要是事先能用鐵鍋炒制,以去其火氣,再加冰片,以解其火毒,就更好了。”

“不過事急從權,做得不錯,小志。”孫大夫眼裡滿是讚許,“你學過醫?還是家裡有人教過你?”

“沒學過什麼醫。”志文連忙搖頭否認,開玩笑,哪敢在孫大夫面前說自己學過醫,按照這個時代的標準,志文連字都還沒認全呢。

“就是記得你說過石灰能驅蟲避疫,那野狗牙上說不定就有蟲和疫,那就拿來驅咯。”志文接著說道。

孫大夫嘴角抽了抽,無語了,這小子膽兒真大。

“孫伯,我現在是擔心他發燒的話,就危險了。”這才是志文現在最擔心的,面對發燒,他根本束手無策。

孫大夫沉思了一會兒,“我這裡倒是還能湊付連翹飲出來,就是不知到時候對不對他的證了。哎,現在藥也難找多了。”

等父子二人吃完後,孫大夫雖然清醒了,不過身子還虛,仍躺在樹蔭下歇著。

志文他們陪八千守著土窯閒聊,幫著加炭、扒灰,把留下來幫忙弄成了既定事實,也弄清楚了孫氏父子這幾天的經歷。

原來自孫大夫分了石灰給志文他們並告別之後,沒兩天石灰就不剩多少了,原因嘛,是孫大夫生性大方,動不動就送人,消耗得自然比志文他們還快。

父子倆遂決定找地方燒石灰。

而志文也旁敲側擊地從八千嘴裡掏出了燒石灰的大致步驟。

首先是找到適合燒石灰的石頭,就是山腳下堆成堆的那種石頭,不過那些都是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和時間,一點一點從石山上敲下來,千錘萬鑿才出的深山。

然後就是找個小土包,挖個小土窯,把石塊在窯裡放好,這一步就是技術活了,既要保證在窯裡搭好的石塊不能被燒塌,還要保證通風,讓窯底的火焰能旺盛地燃燒。

最後是柴禾,一開窯就不能短了柴禾,直到石灰成功出窯。

孫大夫他們自然不可能兩個人就去找座石山鑿石塊,只能四處找些適合燒石灰的小石塊。

窯也不用挖多深,反正就憑他二人,每次也燒不了多少,而且燒石灰是為了消毒的,要求不用太高。

燒的量少,用時就不長,從開窯到出窯,以前也就三四天的工夫。

誰知這次他父子二人走了大運,不知怎地竟然找到這裡,有成規模的石場和開採好的石頭,有更好用更深的窯坑,甚至連更好用的柴禾燒製過的木炭,也被他們在一個山洞裡找到了。

按孫大夫的推斷,這個窯場應該就是志文他們今早路過,離此不遠的那個村子的,只是不知何時該村的人全都逃了荒,窯場就此荒廢,倒是讓他父子二人撿了個便宜。

不過窯坑深了,能燒更多的石灰了,自然花的時間就更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