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2 / 4)

小說:明末求生記 作者:換裁判

這個反應可是和志文之前見到的其他人的表現大不相同啊。

這會兒聽到兩人一問一答,志文才有些明白過來,這賀大人或許是在路上沒有聽說,又或是聽說了卻不信,此刻在擔心涿鹿山糧食不夠,生怕涿鹿山一旦缺糧,不但不能安撫難民,還會在保安州引發民亂,這才是他有意無意忽略了涿鹿山糧食高產的原因罷。

不僅如此,還敦促他們商社早日南下購糧,如此看來,這賀大人也算是一個幹吏,知道北地連年大旱,糧食歉收,按常理,涿鹿商社若想比較實惠地收購大量糧食,還是南下為好。

只是他二人恐怕都不知道,這紅薯土豆耐旱、產量高,還能一年兩季地種,就不算志文那些不能見光的收穫,明面上其實也足夠支撐了。

看著兩人煞有介事地談論著該如何南下,到哪裡購糧,然後怎樣走長江,進運河,到通州,再僱車西進保安,志文有些好笑,很想開口打斷他們的談話,但又覺得這樣做的話,似乎顯得自己很沒教養,不得不繼續耐心地聽著二人娓娓而談。

待賀文瑞與周承允兩人把南下購糧一事規劃得差不多,甚至細節都談了不少,這才意猶未盡地停了下來。

第437章 一年兩熟

“賀大人心繫百姓,真是保安州子民的福音。”周承允恭維道,然後右手虛引,“來來來,一路勞頓,又說了這半天的話,還請大人賞光,進去喝杯茶消暑。”

賀文瑞消了大半心事,心滿意足地抬腳,準備進院子休息去了。

“呃。。。賀大人,周大哥,不用這麼麻煩,也無需花銀錢購糧,”志文才一開口,周承允就急忙使眼色,志文在閆家村大有收穫他多少能猜到,志文願意拿出來招募難民他自然也無異議,但不能當著賀知州的面,表示自己糧食毫無壓力,賀文瑞知道涿鹿商社在保安州立足時間並不長,那麼這麼多的糧食,是從何而來的呢?

讓周承允失望的是,以往他覺得機智百變的志文,對他的暗示渾如不覺,仍然自顧自地接著說道,“再有五個月,不,或許五個月都不用,山裡就能又收穫一批糧食了,不出意外的話,最少也能有四百萬斤左右。”

志文在後世雖然不種地,但他依稀記得,冬季,大約在農曆的十月前後,即便在北方也是有新鮮的紅薯土豆上市的,現在多少接觸了一些農事,想來這兩種作物應該是隻要溫度合適,就能生長,因此志文執意堅持要種第二季,只是出於需要養地力的考慮,才在第一季收穫後等了一個多月,以便各家各戶松地施肥。

當然,以他現在的威信,在山裡及周邊願意種紅薯土豆的人家中,那是說什麼就聽什麼,怎麼說就怎麼做的。

志文沒有想到的,是他這番誤打誤撞的做法,卻是錯有錯著,恰好符合了紅薯土豆一年兩季的種植時間。

在後世,保安州一帶隸屬冀北,同樣可以一年兩種,換算成農曆的話,分別是上半年一二月份種,五六月份收,下半年則是七八月種,九月底十月初收穫。

“你說什麼?”賀知州如同被蜂蟄了一下,本已邁進院內的一條腿,“唰”地抽回來,也不見他如何動作,已經來到了本在他身後的志文面前。

“鄭賢侄,你剛才說的甚話?再說一遍可好?”賀知州眼睛睜得老大,直勾勾地看著志文,目光火辣得一度讓志文產生了某種不好的聯想。

“鄭小弟,如果我沒聽錯的話,你剛才是說,下半年還能再收一茬糧食?”沒想到周承允同樣也不淡定,一樣是火燒屁股一般,來到了志文身前,一連聲地催問道。

志文有些懵地點點頭,以他的眼光來看,真心不覺得一年種兩茬糧有什麼稀奇的,在後世,亞熱帶地區種三季的也有,溫室暖房更是不受限制,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反季節的水果蔬菜一點都不讓人驚訝。

但在這個時代就不同了,除了在粵南的少數地方,全神州上下,不論什麼糧食作物,基本每年只能種一季,北方更是如此,所區別的,不過是不同作物種植時間不太一樣,收穫的時候自然有早有晚,造成了夏糧和秋糧的區別,但兩者之間的時間跨度絕對沒有這麼大。

是以賀文瑞與周承允才會在乍然聽到五個月後還能再收一批糧之後如此失態,這兩人雖然一為官一為商,但對田地裡的事情一點也不陌生,聽得志文如此說法,再想到山中才收的夏糧,幾乎立即就斷定,涿鹿山內的糧食,是可以一年兩種,收穫兩次的。

只是這判斷太也令人震驚了,尤其是賀文瑞,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一年兩種兩收意味著什麼,他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