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3 / 4)

小說:南海風雲錄 作者:辛苦

研發投入,搞出自己的獨特產品,去掙這種低競爭高回報的舒心錢。(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驗性生產

高額的研究資金投入,經驗豐富的科研技術人員,完善的研究實驗設施,再加上劉芾這個半仙的各種方向性的指導和策劃,南海聯邦的科研技術儲備越來越雄厚。像半金屬、全金屬飛機、中型飛機母艦、更接近現代的坦克、自動步槍、高射速防空炮、完善的凝固汽油彈、雷達系統、聲吶系統等都只是聯邦科技漏出來的冰山一角。

由於劉芾特意的控制,很多科研成果並沒有被轉化成武器裝備或戰鬥力,只是用原型機透過實驗在不斷的完善其引數和效能,並沒有大規模製造,因為在這個階段中,聯邦不打算挑起大規模的戰爭,世界上個強國的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也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強國之間的決戰,所以大量生產這些領先時代的高科技武器,一點意義都沒有,只能是浪費資金和原料,然後等著被下一代更先進的裝備代替。

所以,像第三代全金屬螺旋槳飛機、第二代重型飛機母艦、第二代護衛驅逐艦、第二代護航巡洋艦、第二代艦載雷達和火控系統、第5代遠洋潛艇、第一代專用登陸艇、第一代大功率燃氣輪機、第一代半機械半電子大型計算機、中短程通訊系統、第三代主戰坦克等等,都已經完成了理論研究和設計階段,只不過大多還都停留在圖紙或者試驗型號上,未正式建造。

沒上過戰場的武器,沒經過戰鬥檢驗的武器。都不是好武器。雖然劉芾不願意浪費寶貴的資源去大批次生產這些註定趕不上戰鬥的先進裝備,但是為了在實戰中檢驗它們的真實效能,有些裝備還是得小批次的生產一點,然後想辦法透過各種渠道送到戰場上去檢驗一下實際使用情況,而那些無法進行實戰檢驗的大型裝備,也得至少生產出來一個半個的,然後透過實際操作和演習來驗證一下它們的設計、製造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聯邦的第三代全金屬螺旋槳飛機採用更堅固也更輕的鋁合金材料代替了大部分鋼質骨架,使得飛機的整體重量輕了很多,有效負荷缺沒有減少,再搭配上新型的星型風冷發動機。新飛機不管是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有效載荷、靈活性和穩定性上都超過了之前的第二代飛機。

這次獲得批准小批次生產的一共有5款飛機。編號af…3/sf…3,為隼式戰鬥機的升級版戰鬥機、編號abt…3/sbt…3;為賊鷗艦載魚雷攻擊機的升級版魚雷攻擊機、編號ab…1/sb…1的轟炸機,編號ac…3/sc…3的鵝式大型運輸機升級版、編號ad…1/sd…1的新式偵察機,這些新飛機都分成空軍和海軍兩種型號。也就是路基和海基機型。兩種型號大部分引數都差不多。只是在機翼摺疊、載彈量、航程等方面略有不同。

在這5款新式飛機中,戰鬥機、魚雷攻擊機、運輸機都是依照以前的型號發展起來的加強版,在換裝了全新的結構材料、發動機之後。全面的提升了這幾款飛機的效能,但是總的氣動佈局和外形並沒有太大的改動。

而剩下的兩款轟炸機和偵察機,則是全新設計的機型,其中轟炸機採用了雙發設計,可乘坐4人,機長14。7米,翼展21米,位於兩個機翼上的2臺活塞發動機可以提供2000馬力的推力,能讓這個大傢伙裝載著1500公斤的炸彈飛行2600公里,最快時速350公里,最高升限7500米。

這款轟炸機的海航型號可以藉助蒸汽助推系統,從飛機母艦上迎風起飛,不過航程會縮短400公里,炸彈裝載量也會減少到1000公斤。

ad…1或者sd…1型偵察機是為聯邦海軍和空軍包括陸軍提供的一款大航程、高升限、高速度低武裝的專用偵察機,它採用了雙座單發設計,800馬力的星型發動機可以讓這款全重只有1050公斤的飛機飛出470公里的時速,而它纖細的機身和超長的翼展,又能讓飛機飛到9000米的高空,並且使得它的續航能力超遠,達到了2200公里。而且作為一款專用的偵察機,它在機腹上專門有一個可以加掛的吊艙,裡面是一款機載成像系統,包括照相機和紅外照相機,可以在中低空對目標進行連續拍照。

“馬尼拉級”護航驅逐艦,編號sda…02,全稱應該是艦隊護航防空驅逐艦。艦體全長124米,寬13米,吃水深度3。7米,排水量3100噸,採用2臺燃油鍋爐和2臺蒸汽輪機,輸出90000馬力,航速35節,航程15節5000海里;裝備有120mm雙聯高平兩用主炮2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