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莫風大哥,你把日子都過忘了啊!今天開始就是雪頓節了,所以才有這麼多旅遊和朝聖的人啊!”
莫風點了點頭,看了看神采飛揚的紀虹,不自禁的被她的快樂和容光煥發給感染了。他忍不住想到:“真是的,擔心什麼呢!殺死切桑這種惡人,給高原上的人們帶來了這麼大的快樂。大醉俠這樣的人怎麼也不會是壞人吧!雖然不清楚他借光明獵人之名的用意,但是他對我沒有惡意是肯定的!”想到這裡,莫風才真正輕鬆起來,他象一個普通的西藏青年一樣拍著巴掌,高興的笑道:“是啊!我們去山下找一戶人家作客,好好的過一個雪頓節吧!向上蒼感謝他把大醉俠賜給我們!”
原來雪頓節是西藏最大的節日之一,莫風在西藏的少年時代,就非常向往過這個節,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酸奶。過去佛教信徒們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畢時家裡的親人帶著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們,在回家的半路上人們吃酸奶、跳舞、唱歌。在藏語中雪是酸**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就是吃酸奶的節日。因此,雪頓節的意思是酸奶節。
雪頓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7世紀以前,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藏傳佛教的黃教祖師宗喀巴為僧徒制定了一條夏季安居制度,即僧徒在夏季只准在室內修習,不許到戶外活動。因為夏季是高原上各種生物最活躍的季節,以免無意殺生。這種禁戒要持續到藏曆6月底7月初。到開禁的日子,僧徒紛紛出寺下山,除享受世俗百姓施捨的酸**佳宴外,還要盡情玩樂。後來,雪頓節就成了每年七月藏民們固定的盛大節日。百姓們在這一天走親訪友,看藏戲,逛林卡公園,聚在一起暢飲,吃酸**喝青稞酒,載歌載舞。
歡樂之時,總不覺察太陽的腳步。不知不覺天色漸漸黑了。
興高采烈的紀虹和吉娃拉著莫風隨著朝聖的人潮蜂擁到了山下。由於近幾年自治區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山腳下變得非常繁榮,漢藏兩族都有許多邊民遷來做些小生意什麼的,小日子過得十分紅火,所以格外的熱情好客。
很快,切桑被大醉俠剷除的訊息就在山下住民的小村落中傳開了。人們私下裡高興的竊竊傳遞著喜訊,好客的當地人紛紛把客人迎進了各家的屋子,不一會,炒酥油的香味忘情的瀰漫在空氣中,更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而莫風、紀虹、吉娃三個人更是作為今天最尊貴的客人被請到當地最富裕也是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家裡作客,因為這家有公認的最大的房子和最香的酥油茶。
莫風三人剛剛進屋,熱騰騰的酥油茶就端了上來。他們席地而坐,先跟主人寒暄了兩句,等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壺站到客人面前時,三人一齊端起碗來,用無名指沾茶少許,向空中彈灑三次,敬獻過了神、龍和地靈三聖。然後才在酥油碗裡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呷上一口。莫風已是多年不嘗此味,此時覺得分外親切,讚美道:“主人家,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開。”三人各自在碗中留了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再喝。主人見他們三人當中有兩個漢人,可是一舉一動連喝酥油茶這種小事都完全符合藏中的風俗,非常高興,對莫風說道:“你是我們的朋友。”莫風也高興的放聲大笑。
正說著,主人的兩個兒媳婦滿面笑容的進來,大聲邀請著說:“阿爹,大家商量了把飯端到外邊來吃,各家各戶都來,好好熱鬧一下,我們今天在月亮和星星下面過節。”
“好啊好啊!”吉娃年紀輕最喜歡熱鬧,連聲贊成。眾人一齊出屋一看,外邊已經燃起了篝火,帳布鋪得席天蓋地,附近的人家和早上朝聖旅遊的那支隊伍也有許多人在裡面。
就象漢人各家“湊份子”一樣,家家戶戶都拿出自家最好的吃食。一時間,四味生肉醬、蟲草松茸雞、芝麻羊排骨、羊血腸、涼拌藏豬皮、格薩爾烤羊腿、氽灌腸、香寨……各種藏家美食擺了一地,飄香四溢;當然還少不了人參果飯、酥油炒糌粑、羊皮糌粑袋等主食,還有色澤橙黃,味道酸甜的青稞酒。
莫風不禁想起刑天那個胖子,心想他要是在這裡,見到這麼多好吃的,一定樂歪了。
正這麼想著,人群中忽然爆發出一陣笑聲,原來年輕人已經開始暢飲了。許多時尚一點的青年人紛紛拿出最近最流行的“紅景天”(蘇羅瑪布酒)啤酒來灌吉娃和紀虹。他們之所以鬨笑是因為紀虹說了句俏皮話,她笑著指著貪杯的吉娃道:“吉娃大哥,我們藏人可有句話:‘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驢子喝水。’啊,你怎麼不唱歌啊?”
吉娃哈哈大笑,開口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