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和那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神魔大戰,所以即便大多數人失去了家園,卻很少有怨恨皇帝的人,相反,在方笑語的偷換概念下,皇帝反倒是成了救世主。
而就是為了防著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早在大災難之前,方笑語就已經派了不少人去往全國各地製造所謂的神蹟,而後又尋找了不少的說書人,將大災難是上天為了懲罰邪教被魔族利用禍害大承江山而降下懲罰,皇帝用真龍之氣保住了大多百姓這樣的故事改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版本,傳播到了各地。
熱血版的,勵志版的,悲情版的,憤怒版的。管它是什麼版本,但其結果都是大肆宣揚皇帝、佛道兩教還有方笑語自己的功績的。只是方笑語深諳語言之道,編出來的故事本身聽著就好聽,容易引起人的共鳴,曾經幹過作家這行業的某人自覺忽悠忽悠迷信的人民群眾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而方笑語的這種佈置,無形中為皇帝消除了不少的隱患。
就比如此刻方笑語手中拿著的這幾本奏摺,都是從各地的父母官手上遞上來的。幾大城鎮中,因為聽聞京城的災難,加之有心人的挑撥,漸漸已有不尋常之事發生,甚至有些地方已經有人公然起兵謀反,宣揚皇帝無德無道,被上蒼唾棄,反害其民等等諸如此類,一時間風頭正盛。
而另一些別有心思者也將主意打在了教派之上,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教派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這種事情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會讓當權者頭疼的問題。因為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是國破家亡,還要背上千古罵名,被載入史冊之中遺臭萬年。
皇帝當然也擔心。當初京城一個邪教就叫他頭疼不已,而全國各地若都是如此,絕對是一個難以度過的巨大危機。
但是,這危機卻有了轉機。
這些奏摺,一開始無不把事情寫的嚴重之重,當然不排除有官吏想要以此邀功,但只要這種事真的發生了,那麼解決起來必然要費無數的工夫才能擺平。
但是,他們的奏摺末尾卻又幾乎同樣的寫著,這些反叛的叛軍,還有突然冒出來的各種教派,幾乎幾日之間,竟是被尋常百姓給滅的乾乾淨淨。
這絕對是很不尋常的事情。要知道,叛軍之所以是叛軍,必然是要集結成軍隊才能稱之為‘軍’的。哪怕這些軍隊也都是百姓臨時湊來的,或是某些家族的家將,都是些烏合之眾,無法與真正的軍隊相比,但畢竟集結成軍,戰力就絕不是等閒的普通民眾可比。
但就是這些叛軍,在宣揚皇帝無德的時候,在大肆收攏百姓的時候,卻遭到了無情的反抗,而百姓對他們的仇視幾乎達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城的百姓竟然齊心協力聯合起來,將那些叛軍和教會滅的乾乾淨淨。
這樣的展開絕對是方笑語的功勞。就是因為方笑語那極盡煽情極盡危言聳聽極盡嚇唬人的各種故事,短短時間內就像是給民眾洗了腦似的。
那些百姓雖然都沒有親身親經過京城的這場災難,無法最深切的體會那種恐懼,但是方笑語自信可以製造恐懼。
民眾們閒來無事不就是喜歡去個茶館酒樓裡喝喝茶飲飲酒,約上三五好友,聽聽小曲,聽說書人說上幾個千篇一律的故事,這對於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報紙雜誌沒有各種遊戲娛樂的古代人來說,已經是難得的消遣了。
所以方笑語就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編成故事,寫成歌曲,哪兒人多,就在哪兒說在哪兒唱,務必做到只要你不是躲到深山老林裡隱居避世都能聽到這些故事這些歌的程度。聽得多了看得多了,無形之中就會被洗腦了,何況各地也有流言,京城各處的狀況,災難的程度,只要在京城裡有親戚朋友的,大多會接到一封報平安的書信。有了這些真正經歷過的人的證實,他們就是不信也得信了。再一傳十十傳百,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皇帝沒有身在江湖,可江湖裡到處都是他的傳說的地步。
那些心懷鬼胎打著別的主意的人,他們的陰謀還沒開始,就迅速的消弭於無形。畢竟其他城鎮的百姓聽了京城遭難的故事,又知道是因為邪教的原因,他們也害怕自己的助紂為虐會引來天罰,而既有傳言說佛祖是站在皇上那邊兒的,他們自然也就毫不懷疑的擁護皇上。所以有任何威脅到他們安全的事,就是拼盡全力也要阻止。這才有了各地叛軍教會被百姓所滅的事情發生。
而最讓人想哭的是那些企圖利用京城這次災難來滲透大承的別國,他們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如意算盤竟怎麼都打不響。
這樣的情況甚至出乎了皇帝所料,也難怪皇帝的心情真是舒爽的不得了,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