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動刀戈時,又可曾想過,若北燕兵敗,流沙國長驅直入,大承的尊嚴又將被置於何地?”
方笑語的反擊擲地有聲,每一句話都在解釋著北燕之事發生的因由。
從方笑語的話中,眾大臣們已經捋出了一條連貫的線。
當初方劍璋落難,是丞相所救。棄筆從戎去北燕從軍,也是丞相的指點。方劍璋不負所望,一步一步靠軍功成為了北燕大將,一手帶出了鎮遠軍,手握五十萬兵權,為大承鎮守北燕,看守門戶,不讓來犯之敵踏入大承境內一步,也深受皇上信任。
因為丞相曾救過方劍璋一命,故而丞相想要插手鎮遠軍之事,方劍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他在鎮遠軍中安插了一些耳目,並且方劍璋對丞相也是感恩戴德,若是丞相有命,能做到的就絕不推脫。
但是,身為大將,該有自己的底線。雖允許梅蒼雲在鎮遠軍中安插耳目,卻不能允許他過多的干涉鎮遠軍的軍務。
丞相或是見方劍璋對他言聽計從,便生起貪婪之心,只是幾個耳目已不足以滿足他的胃口,正好孫雲已經成為副將,將來方劍璋被調回京城,必要有一個副將接替他北燕守將的位置,成為鎮遠軍的二號人物。
但,方劍璋最信任的人並不是孫雲,而是另有其人。再加之孫雲是梅蒼雲安插在鎮遠軍中的人,想要得到方劍璋的提拔就更是無望,所以梅丞相才對方劍璋起了殺心,不惜與流沙國裡通外合,其目的,就是要為此而除掉方劍璋,而後換上他的人,如此他便能不知不覺的掌控鎮遠軍的指揮權。
方笑語一定是知道了這件事,所以才會一回京就針對梅蒼雲,完全沒有說和的可能,甚至一開始就找齊了證據,就是為了今日朝會將梅蒼雲置於死地。
眾人開始猜測,以方笑語的手段,僅僅只是將鎮遠軍中梅蒼雲安插的耳目找出,並叫他們供出了事情真相畫了押還不足以真的將梅蒼雲這個當朝丞相扳倒,方笑語必然還有後手。
而一些聰明的朝臣,已經從方笑語給出的故事中察覺到了其中最為可怕的危機。一旦處理不好,足以成為梅蒼雲的末路。
那就是,梅蒼云為何非要掌控鎮遠軍?
身為當朝丞相,已是百官之首。文官集團幾乎就在他的掌控之內,丞相一黨遍佈朝野。
而軍權,乃是皇上最不能容忍的逆鱗。一個掌控了文官集團,權傾朝野的丞相,還不滿足,竟然將手伸到了北燕,想要取代大承的戰神,徹底控制鎮遠軍,其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已經是丞相了還不滿足,難道他還想造反不成?
聯絡到外頭丞相想要謀反的流言,眾臣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方笑語,卻見方笑語一臉憤怒的看著梅蒼雲,但嘴角卻有著似有似無的笑意。
這個小女子很可怕。她的憤怒都是裝出來的,只是在皇上所在的方向,不可能看出她的這抹冷笑,只能看到她的憤怒與仇恨,還有那份為國為民的大義凜然。
她是真的要置梅蒼雲於死地,而不僅僅只是扳倒他而已。
這是眾臣心中突然冒出的感覺。
還不等他們多想,方笑語又是恢復了之前的面無表情,似乎是努力的壓制住了怒氣的模樣,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眾人的目光。
她轉過臉去,面對著皇上,沉聲道:“皇上,笑語雖是一介女流,自小也被家父教育,要忠君愛國,不可做背叛大承的事情。臣女一直謹記在心,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北燕之行,臣女原只是想要尋到家父與西辭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臣女不相信一直教育臣女要忠君愛國的父親會做一個逃兵。更不相信他會背叛他一心效忠的國家,成為一個叛徒。”
方笑語說話的速度保持的很平穩,這些話說出來,眾人彷彿在其中見到了一個為國為民死而後已的大將軍,高大的形象躍然紙上。
“臣女去了北燕,恰巧落腳之處的掌櫃偶然救下了家父一行人,這才從家父口中得知了他‘失蹤’的真相。臣女孤身混入邊城,查實證據,也得到了羅良羅大人的幫助,這才得知,北燕城大封城門,許進不許出,許多百姓慘遭滅口,特別是與家父一同被關在城門外的那五萬將士的家眷,已經死傷無數。而梁薄梁副將還以為這是家父的計策,皆因丞相安插的這些耳目已經遍佈鎮遠軍,他們故意調開家父,而後著人冒充頂替,提出了假意背叛的計策。從一開始,家父被關在城門外,五萬將士死傷殆盡,將士家眷慘遭屠戮之事,梁副將與鎮遠軍的將士們皆以為是家父的謀劃,認真的執行著,假扮著背叛者的身份,甚至與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