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歸於盡。血肉橫飛,慘絕人寰。
部隊往南丹以北退卻,最後一致退到貴陽。撤退時,參謀長臨時謀劃,主張將部隊編成三個梯隊,各距15~20公里,像雙腳爬梯子一樣,做輪流抵抗,輪流掩護,撤退時兼顧抵抗,同時也可以掩護老百姓逃命。師長跑了,副師長又不同意參謀長的意見,他要儘量地保留部隊,他主張鑽山溝退回貴陽,意見不統一,只好沿著公路、鐵路,分兩路走。日軍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很快到達獨山、都勻。那時何應欽、張治中都到了貴陽,貴陽也準備撤了!
畢竟戰線太長,日本又只突進一個旅團,到接近貴陽的麻田縣後停了下來。而湯恩伯的精銳大部隊已經集結在貴陽以南地區,準備拼命了,日本人這才慢慢撤走了。
關於柳州方面的戰鬥,當時廣西綏靖公署第二縱隊參謀長張正明在《戰鬥在桂平》中回憶說,縱隊的獨立第四團是美軍高階幕僚精心訓練出來的,戰力甚強,又有盟軍飛虎隊戰機空中支援,可是到最後也打得不成樣子。“不幸的是一些官兵不明真相,爭先恐後狂奔,爬山越礙,奪路逃跑,又與友軍發生誤會作了短暫交火。許多輜重行李失落在懸崖山溝”。
防守桂林的部隊也一樣慘切。三十一軍一三一師參謀長郭炳祺的回憶:“第一八八師師長海競強、馮璜等人,都是白崇禧的親信親戚,白先生將他們調離危險境地,軍心大受影響,人心惶惶,憤慨不平。”作戰計劃是要堅守三個月,哪知幾天就全線潰退。桂林的指揮機關毫無指揮與妥善措施,人們爭先恐後搶奪交通工具,“群眾顧此失彼,呼兒喚父,極其悲慘。不到數日,北門外起火,西北風又大,一夜之間,桂林城一片火海……”至於守軍,情形悲涼,“日軍用毒氣和火焰噴射器進攻七星巖……大炮、戰車在空軍掩護下對我進攻愈加猛烈”。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到城防司令部開緊急會議回來,情緒異常,就交待要該師和桂林共存亡,如他死了,由副師長和參謀長指揮,剛說完他進了電話機房,立即開槍自殺了!
抗戰烽火的澆鑄之二(4)
日本未能打到貴陽、重慶,乃因二戰後期,太平洋戰區受美國優勢海空軍的壓制,使其難以動作。按照他們的想法,是要打通鄂湘桂與越南的銜接,求與南洋連通,北路包抄重慶。
黔桂逃難的公路上,大家為了逃命,沿途拋棄行李,第四戰區高階幕僚參謀處長李漢衝先生回憶:“難民傾家蕩產,呼親覓幼的哭聲,令人不忍聞睹。張發奎從懷遠撤退途中,撿了一個兩歲的小女孩,交給妻子撫養,不久因病而卒。”(《桂柳會戰經過》)張發奎後來到了獨山、都勻,被解除作戰任務,由湯恩伯以黔湘桂總司令名義接替指揮。“湯對第四戰區入黔境的部隊,均予繳械監視,即張發奎的衛士排也不能例外,這時弄得張發奎狼狽不堪”。
桂柳會戰由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會同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指揮。
李漢衝當時在張發奎司令長官部任參謀處長,是前方最重要幕僚,參與作戰計劃的決策、執行、業務指導。
張發奎的作戰地區先前包括廣東一部,後來劃給新的七戰區餘漢謀了,他就專管廣西。但廣西又是白崇禧的老巢,桂系部隊多,白先生也親自來了。李漢衝分析說,當時湖南方面的九戰區薛嶽的部隊已經支離破碎,也在撤退。難民湧塞於途,各縣政府競相做逃難準備,廣西東北正面,完全暴露於日軍面前。李先生的方略是,沿湘桂線適於大兵團作戰;第二條沿湖南道縣至廣西荔浦之湘桂公路,作戰略迂迴至桂林側背,並遮斷桂柳之間聯絡線;第三條線,由零陵經灌陽、出全州、桂林崎嶇山區,可做前兩條線之間的聯絡及戰術迂迴。但重兵器運動困難,僅適於多股或小股部隊運動。
李漢衝說,白崇禧帶著他的核心幕僚來了。有參總的作戰廳長張秉鈞、後勤總司令部參謀長湯堯,鹹來偕同策劃。當即與張發奎方面召開高階幕僚會。白崇禧因不同意張發奎的意見,就自己提出一套,他要求確保桂柳,其戰策為:採取內線作戰將日軍各個擊破。他反對固守設堡的持久戰術。當時李漢衝等人對他的戰略不同意,認為該計劃表面很妥當,實際很危險,以戰區現有兵力和素質對敵採取攻勢作戰,非常危險,白崇禧矚意的主攻部隊的額員、士氣、裝備均難有操勝券之把握。李漢衝認為應當依靠中美空軍的優勢,地面堅持持久防禦,以待後援。張發奎同意李漢衝的計劃,但他又害怕戰事不利受牽連,故說,由白崇禧一手佈置就是了,免得以後擔當責任。結果以白崇禧的意見為主,攻守結合。會後,張發奎帶領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