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1 / 4)

小說:開元風流 作者:天馬行空

明明放在後世是非常爛俗的橋段,但在王維妙筆生花之下,卻讓崔瓔珞這個唯一的讀者看得津津有味,這還是她第一次對這種文學xìng的書籍感興趣,像王維那些遭到閨中女子追捧的詩歌,她則毫無興趣。

若不是崔瓔珞有事沒事就催稿,王維估計早就會太監爛尾了,這畢竟只是一時的興致而已,他又不準備拿這種書賺錢,那些回到唐宋朝卻能夠將四代名著完全抄襲出來的穿越者,其實不能對那種古白話寫出來的“名著”抱有什麼期待。

因為時代問題,這所謂四代名著,就算放在明清時,也難登大雅之堂,更別說唐宋這兩個被唐詩與宋詞統治娛樂的時代了。

畢竟無論是唐詩、宋詞抑或是小說,所面對的物件是讀書人士大夫這個並不算大的群體,而不是那一大批連字都不識的人民群眾。

王維的改編已經儘可能貼近唐朝士大夫們的審美,但這個“荒誕”的《三國演義》銷量也十分低,連五本都沒賣出,還好王維也就印了十本,但這成本即使經過了改良,但相對來說依舊很高,畢竟還是雕版印刷。

而王維本來抱有期望的“活字版印刷”卻在崔瓔珞這個技術達人的解釋下,終於明白它為什麼到明清時都不是主流的印刷術了。

因為從製作工藝上,雕版雖然工程浩大,但是隻要是熟練的木工都可以進行雕版的活計,印刷技術容易普及;而活字印刷工藝要求高,如後來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所言,“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火燒令堅”,排版後要“字平如砥”,沒有高超的手工藝人,是非常困難的,工藝本身有很大的侷限xìng,推廣價值就不大。

而從人工考慮,活字印刷時,無論何種檢字排版,都要求排版工人必須識字,這在人力成本上要求就非常高,就這個時代來說,有哪個讀書識字人會願意去當排版工人?但是雕版印刷則不同,雕版的木工無須識字,只要能按照文字範模,照葫蘆畫瓢地雕刻即可。

從印刷質量來看,雕版印刷出來的書籍,其印刷質量和美觀程度,普遍好於活字印刷,雕版印刷還能印插圖的。

這卻是事實,王維這個總是喜歡想當然的文科僧,被他自己率先“發明”的活字版印刷打臉了……

不過這活字版印刷也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只是材料與技術跟不上而已,首先需要尋找一種最佳的字模材料,崔瓔珞正在試驗中……據說已經尋找到一種名為“鉛”的材料了,還要熔鍊一些其他金屬,至於油墨,則必須是脂肪xìng的。

總之王維這個文科僧是完全插不上嘴了,他只能期待崔瓔珞能夠有很大的突破。

“小說處女作”撲街是在王維的意料之中,畢竟世家子弟是基本上不會去書店買書的,因為家中都有藏書,一個名門世家憑什麼成為名門,就是因為對文化知識的壟斷,所以大規模的書籍與印刷,實際上是在撬名門世家的底,王維不敢大肆印書,也怕某些勢力聯合起來反制。

而去書店買書的寒門子弟,卻又絕對不可能買這種“雜書”“地攤文學”,而是買對科舉有用的書,所以可以想象“名著”《三國演義》這受眾是多麼低了。

別提什麼平民百姓了,連吃都吃不飽,字都認不全,還有閒情逸致去看書?

當然了,這與王維的沒有進行宣傳也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他現在確實也沒把太多心思放到這上面,作為一個熱衷於權勢的年輕人,他從來都分得清主次。

時間並不早了,王維準備去杏園赴探花宴了,而書店的掌櫃則暗暗鬆了口氣,王維可是一句話就能決定他去留的存在,而他現在則對報酬十分滿意,可不想被炒魷魚。

“王公子。”一個略顯僵硬的聲音在王維耳邊想起,語氣中的緊張讓人很容易就能察覺的到。

王維不由循聲望去,才發現是個稍稍眼熟的平民少年,穿著土裡土氣的短衫,面黃肌瘦,不過濃眉大眼的樣子並不算難看,給人的感覺倒是挺忠厚老實的。

還好王維的記憶力確實不錯,很快就想起這少年是那個“進士團”中的一個小廝,比較沉默寡言,當rì去王維與崔瓔珞的那座古宅時,都沒有提起勇氣和王維說一句話。

此時王維倒是比較好奇,這個明明是平民子弟的少年為什麼來到這個書店,還鼓起這麼大的勇氣和他說話。

當然不是說平民子弟不能進書店,像王維所開的這個書店,不像其他書店那麼不近人情,不買書就趕人,他的這個書店比較像後世的書店,允許客人待在這裡看書,只可惜這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