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也不過一萬八千的兵馬,就想來個改朝換代,佔據府州?”
九爺登時語塞,他失魂落魄地望向茫茫夜色中的層層山巒,聽著滾滾不息的黃河滔聲,百思不得其解地喃喃自語道:“怎麼可能?安利軍、隆德軍、寧化軍、晉寧軍、平定軍、威勝軍,但有一處調動兵馬,我怎麼可能一點訊息都沒有收到?難不成……我的,隨風,也盡被收買叛變了不成?”
騎在馬上,橫槍行於囚車旁的蕭晨把他們的對話都聽在耳中,蕭晨抿了抿嘴唇,回頭望了眼已看不甄一絲***的百花塢方向,臉上又露出了得意而陰險的笑和……
以君伐臣,且無正當名義,實在不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因此即便大宋朝廷的高階官員們,對趙光義取府州的計劃也大多不曾與聞,只有一個在外帶兵,且與皇帝曾同謀過弒君大事的王繼恩,是這樁陰謀的全程參與者。因此從朝廷方面,即便他們的密探成功地在朝廷的要害部門潛伏下來,這一次事先也休想打聽到一點什麼訊息。
楊浩的“飛羽”秘探,除了一些固定的訊息站之外,已全部調往西域蒐集戰爭情報,但是折家的根基就在此處:“隨風”的密探雖也時刻關注著河西走廊的戰事,但是他們的重點監察物件,仍然放在府州外圍。
正如折九爺所說:“隨風”秘諜雖不能打入朝廷的要害部門,但是府州周邊的朝廷駐軍乃是重點監控物件,他們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根本無法瞞過折家辦練有素的秘探們的耳目,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對這次內外勾結的兵變,折家事先的確一點異動都沒有發覺。其中緣由何在呢?
烽火臺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