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3 / 4)

一般篡位自立的武將在這位大宋皇帝心中留下太多陰影了。幸好自己現在還沒有展示出強大的武力、和桀傲不臣之心。

細細想來古之王朝都因何事而亡呢?

秦因暴政而亡漢因外戚與宦官而亡晉因八王之亂藩鎮作反致使胡人禍亂中原。藩鎮之害已有史鑑隋唐兩代明君能臣數不勝數為什麼就沒有汲取教訓限制藩鎮呢?就因為他們不可能知道當時很聽話的藩鎮會展到後來跋扈的不可想象的地步。

藩鎮力量坐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謂積重難返到了火候再去糾正已是無力迴天了更重要的隋唐開國之君都是天縱英明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他們自信可以掌握住手中的馬韁但是他們英明強悍他們那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子別絕沒有那樣的魄力和能力為人取代便不可避免。

於是這位宋太祖汲取了秦暴政亡的教訓、汲取了漢外戚與宦官掌權的教訓、汲取了晉分封諸王的教訓還有隋唐藩鎮之害的教訓終其一朝三百年江山無暴政;無外戚、宦官當權;沒有分封諸王;沒有藩鎮造反。可是削兵權、制錢谷、收精兵不可避免地就傷害到了國家武力的元氣。

反其道而行放心大膽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國家做強做大呢?那麼後果就是複製了晉、唐王朝的老路死的更快、更加難看不走他們的老路內部平定百姓富裕但是最終也難免論亡於外族之手。在帝王制度下沒有更完美的選擇他只能選擇對他來主最合適的選擇。

仔細想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位官家汲取前人的教訓以文治武並沒有錯而且這種政治模式正是現代達國家最常見的政治模式這位官家的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如果不是矯枉過正控制軍隊的方法更加先進、合理一些宋的國運應該會更長久吧。

楊浩並不相信以中原人的文化底蘊和地理形勢出一個明君想一個萬全之策從此一個封建王朝就能國運昌隆千秋萬秋。但是他現在是一個宋人總是盼著自己所處的國家能更加強大、更加強久一些。

思緒飄移了一陣他的目光又落到密紮上被兩樁軼聞吸引住了。

其中一件事記得是當今皇上趙匡胤和當朝宰相趙普趙相公同遊於京城官家行至朱雀門時忽然指著城門土的“朱雀之門“四個大字問趙普:“朱雀之後為何要加一個之字?”

趙相公道:“之者吟助語氣之詞。“

趙匡胤便嘲弄地一笑說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弄得趙相公尷尬不已。

這樁事記得有鼻子有眼據說是當時侍候近前的小黃門當作笑話傳揚開的。看到這裡楊浩心中不覺一動以此分析恐怕這位大力提倡文治的開國皇帝骨子裡其實是看不起文人的只不過他深知武人掌權之害不得不借重文人來壓制然而這並不能抵消這位倚仗武力一統六合的馬上皇帝對文人的輕視。

再往下看楊浩又看到一樁有關武人的趣事。虎捷左廂都虞侯、領利州觀察使党進驍勇善戰但目不識丁朝中臣子出征上任之前都要上朝向皇帝辭行官家知道這位愛將不識字特意免了他的致辭可他卻不同意他的幕僚只好把致詞寫在朝芴上叫他背熟。

不料這位黨大將軍上朝後一時緊張背好的詞兒忘個精光便跪在官家面前瞪著一雙大眼一言不看得官家和滿朝文武莫名其妙。吭哧憋肚半晌黨大將軍突然想了一句詞兒大聲說道:“臣聞上古民風淳撲請陛下多多保重。”

這兩句詞兒風牛馬不相及完全毫不相干他一說出來滿朝文武笑得前仰後合整個朝堂的威儀一掃而空就連官家也笑得打跌幾乎從龍椅上掉下來可是官家並未怪他失義相反因為愛他直樸反而更加寵信如今因戰功彪炳已官至彰信軍節度使兼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彰信軍節度使是虛職這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卻是實差。侍衛馬步軍那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分為侍衛馬軍和侍衛步軍党進兼此雙職那就是說整個京城的侍衛司全都交給了他這在一向忌憚武將掌兵權喜歡搞分權制衡的趙官家來說可是一樁異數。

這位官家到底喜歡文官還是武將喜歡什麼樣的文官、什麼樣的武將?

楊浩反覆思量唇邊漸漸露出一絲會意的微笑。

“大人汴粱城到了。“車廂外忽然傳來穆羽的稟告聲姆依可被驚醒一咕嚕爬起來這才現自己睡著了身上還披著一條氈子不禁向楊浩靦顏一笑。

楊浩將手中密札盡皆交付於她吩咐道:……馬上燒掉。”

然後向車廂外揚聲說道:“進城尋一處館驛先行住下。“

大街上兩個身著隸衣、身姿曼妙的女子堪堪行過望著已經駛過去的車子其中一個少女不禁“臆”了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