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花是第一個,因為他體重輕,於是一邊將蛇藥抹到伸子上,一邊往裡飛快地爬。一十分鐘後另一邊落下來,閃了兩下手電筒,
我踩著那具被我燒得皮開肉綻的古屍,爬到軸承上,小花的夥計幫忙把登山扣扣在伸子上,背上的傷口火辣辣地疼,幸好小花給我上的草藥裡有麻藥的成分,不至於痛到無法忍受,當即咬牙定了神,開始攀爬。
爬動比預想要來得省力,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伸子的晃動,只要動作稍微大一點。伸子就會以非常大的幅度晃動,所以沒法以連續動作爬行,只能爬幾步,停一停,爬幾步,停一停,讓一波波的震動停下來。,
手電筒被我咬在嘴巴里,照著縫隙上方吊著的長石,古老的石頭凝固在那裡看不到更高的地方,但能隱約感覺陳舊的鐵鍊,我盡力不去想任何東西。
沒有蛇掉下來,很快爬到了小花覺得奇怪的地方。
將手電筒凝聚成光圈照去,縫隙中段,果然有一段地方懸掛的不是長石,而是很多皮革一樣的東西,我去過皮革加工廠,幾乎能肯定那些應該都是被風乾的皮,看顏色,非常的古老。
沒有過多的停留,繼續前進,十幾分鍾後,就看到小花的手電筒光在很近的地方照向我,並聽他道:下來的時候小心
我轉過頭,見他站在縫隙的出口處,手電筒光掃過去,腳下似乎是溼的。
小心翼翼地解開釦子,從伸子上跳下來,腳下立即一滑,跌進水裡,縫隙的盡頭竟然是一個水潭。
小花將我扶起,這裡面的水沒到了膝蓋,而且地面不是平的,整體是漏斗的一樣的斜面,透過手電筒的照射,可發現石室中心非常深,四周很淺,中心的水面下,有一個巨大的東西,
水非常清澈,但涼的嚇人,我必須咬緊牙關才能忍受那種刺骨。小心翼翼地往下蹚著,一直走到水沒至腰,終於完全看清那東西的真面目。
那真是一個無法形容的物體,我只能肯定,它是青銅做成的。一眼看去,像個巨大的馬蜂巢。
不規則的表面上,除了緊密且古老的花紋,還有無數孔洞。孔洞中都有鐵鍊連出,通到水下石壁上的孔中,從軸承上連過來的幾條鐵鍊,也連在這個奇怪的巢上的幾個洞內。
我的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一個古老的密碼模組
第63章 解密
這幾條從軸承處延伸過來的鐵鍊,牽動著這裡面的訊息機關,只有一條鐵鍊能啟動正確的解碼,其他的都代表著錯誤。
數了一下,一共是五條鐵鍊,我非常的驚訝,從來沒想過在古代有這麼成熟的模組他技術。
摸組技術可以超越地理限制多次使用,顯然這裡的機關能用在任何的地方。
一下就想到了悶油瓶那邊。四川和廣西,兩邊的地質狀況,天氣。。。種種因素都不一樣。張家人設定如此巧妙的機關,有必要保證分置在兩邊的,互相有聯絡的機關足夠穩定,歷經千年也不損毀,否則,無論哪一個部份出問題,都可能造成後世子孫的死亡。
如果是普通的工匠,只能利用巧妙的技術,根據兩個地方各自的條件,儘量設計適合的機關。但那是不夠的,當時的工匠完全沒法算出幾百年後是什麼情況,按照各自的地理環境設計出來的,最終於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模組化的東西就不同,它可以保證在任何的環境下,你這個東西放到那兒去用,都是一樣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肯德基到那吃的味道都一樣。
中國最有名的原始模組技術就是活字印刷,保證了一套字版重複多次的高質量使用。
那又如何?小花不是很明白
古人有從實用性質考慮問題的習慣,比如說,以為的印刷術,一本書必須刻一個整版,用完了就不能再用,有個古代出版商覺得很煩,於是發明了活字印刷,這樣他可以開除一半的雕刻工匠,只留幾個最好的備用。,不會有人專為了模組化而模組化。古人的模組化都是預見到大量且重複的勞動而做出的調整。
如果這裡的工作使用了模組,我能想到的原因是,他們不想針對所有的環節分別來設計機關。那麼,非常有可能,此地所有的機關,和在廣西那邊的機關,源頭使用的都是這個蜂巢一樣的玩意,如果悶油瓶敲開那些石頭,估計會看到和我這邊完全一樣的東西。
張家樓的設計者在選好建築地之前,就預先設計了一切,並且做好這些機關,如此一來,只要找到地方,砸幾個洞,把這些模組安裝進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