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視覺人生:陳逸飛傳 作者:開了

。然而,只要他們真正關注自身的生命,那就必然會去尋找那個本原意義上的空間,那個奇特、濃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氛圍。他們可以如飢似渴地踏海歸來,尋找那幾個舊式里弄的牆角,那幾聲蒼老而依然圓潤的叫賣,那幾首不成邏輯卻又深鍥入耳的童謠。《海上舊夢》捕捉了大量上海世俗生活的圖景和音響,這是滋生一個流蕩到天涯海角都抹不去自身印痕的被稱之為“上海人”的這一生態群落的溫床。生命的密碼,有很大一部分就隱藏在裡邊。然而這一切,又畢竟只屬於一箇中年人有關童年的記憶,因此總體來說都已成為陳跡。這就是生命的悲劇:我們不是剛剛抵達中年麼,而造就我們生命的空間氛圍已經枯乾,生命隨之也就變得無所皈依,結果,生命的成熟與生命的無所皈依變成了一個必然因果關係,這是多麼讓人心悸和無奈的事實啊。為此,陳逸飛本人慢悠悠地跨入了鏡頭。作為一個生命主體,他以平靜的表情遞送給觀眾這種深刻的憂傷,同時又提醒觀眾,既然時間可以剝蝕我們的生命空間,那麼也就能驗證我們的生命韌性。一切都已遠逝,但我還活著,面對著遠逝的一切和留下的一切,以心靈與時間周旋。毫無疑問,這便進入了詩的天地。萊辛曾藉著雕塑拉奧孔深刻論述過詩與畫的界線,事實上,這也就是藝術對時間的佔有和對空間的佔有的複雜關係。陳逸飛是大畫家,平日在畫幅中也詩情沛然,但他這次執意要讓生命不僅在空間畫面上,而且在時間過程中作一次動態渦旋,於是有了《海上舊夢》。這是一次生命的高難度詩化,又是一位畫家向詩人的問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五章 餘秋雨筆下的陳逸飛(3)

歷史的難以捉摸演化為心靈的難以捉摸,歷史的錯失演化為生命的錯失,歷史的失之交臂演化為愛情的失之交臂。人生又何曾不像歷史,愛情又何曾不像歷史,歷史和人生交織在了一起。餘秋雨視之為心靈的幻化。那個新式的藝術家,那個舊式的冷麵女郎,是歷史的符號,又是心靈的符號。

是的,僅是往日上海街頭世俗生活場景的聯綴是不足以說明上海,更不足以說明上海人的,當然更不能說明陳逸飛這樣有著強烈生命感悟的藝術家了。藝術家與常人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他們很早就在世相市囂中發現了一種神秘的潛藏,一種怪異的組合,一種飄散處處而又抓不著摸不到的韻致。說是發現,實際上是驚鴻一瞥、春光乍洩而立即不知蹤影,因此需要永久性地追索和尋求。一個城市藝術家就是街市間的追尋者,在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中追尋一種縹緲的回憶和嚮往。《海上舊夢》中那個貫穿始終、臉無表情的女郎,就給了這種追尋一個象徵性的物件。毫無疑問,她並不是一種情節性、身份性的存在,她可以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因此她只能投注一個美麗的身影而沒有具體的表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她因沒有具體的表情和感情而永遠不老。她可以出現在上海的每條街道、每座房舍,出現在白天和黑夜,但她又是超拔於街市和時間的。這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精靈,上海的精靈。她與陳逸飛一次次邂逅,一次次交臂,一次次對峙,但在最終意義上,她又是陳逸飛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是物件又是主體,追尋者和被追尋者密不可分。因為她本是一種心靈的產物,沒有她也就沒有了作為追尋者的陳逸飛,上海也就只剩下了那些褪色的陳跡和遠逝的聲音,作為一座城市也就失落了一種讓藝術家和文化人怦然心動的那份精神。

寬闊中有些無邊,濃厚裡有些艱深,雅緻下有些難解,高空上有些寒氣,是《海上舊夢》的特點。餘秋雨十分喜歡這個影片,只是覺得還可以新增從容大氣的幽默俏皮,新增更多的世俗氣,如此才可以把觀眾都感召到劇場來。

由此可見,陳逸飛一旦暫時放下畫筆用電影鏡頭來尋找自己和上海的生命底蘊,他就對著一個極其複雜的動態流程,空間和時間,城市和心靈,世俗與超拔,回憶與幻想,失落與殘存,已死與方生,溫馨與冷漠,優雅與強暴,可能與不可能,都交糅旋轉在一起了。也許,許多觀眾會從《海上舊夢》這個古典氣息甚濃的標題,從陳逸飛以往的畫風,以影片作出種種預想,但陳逸飛和他的合作者們顯然是突破了人們的這種預想,創造了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沉重和艱深,沉重中有足夠的飄逸,艱深而又不失幽麗,無疑是美的領域中的上乘之作。逸飛曾謙虛地向我徵詢對這種作品的意見,我說,像這樣新穎別緻的作品沒有前例可以參照,因此還無法形成評判的標準,觀看者只能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卻難以進行評論。我是喜歡這部作品的,如果按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