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視覺人生:陳逸飛傳 作者:開了

兩個喝。他喝得不多,但一喝又說了:“我真要氣得吐血!”

楊瀾勸他:“你不要把事情做得太急,慢一點。”

我說:“再也不要與那樣的機關打交道。”

誰知,不久,他真的吐血而亡。

06

北京和上海的報紙都報道,我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其實我還在美國。預定的巡迴演講把每一場票都發出去了,我趕不回來。

國內報紙有關我的報道歷來是基本失實,這次又是一個例證,儘管這次不帶惡意。

我在美國找報紙,想知道與他有關的訊息。找不到中國的報紙,卻能看到不少當地的華文報紙。那些華文報紙用驚恐的語調轉述著上海文化界的所謂“輿論”,幾乎句句都對他不利。冷嘲熱諷,假充裁判,居高臨下,隨口褒貶。說他是“文化商人”、“受爭議”、“不是美術界的典範”;說他“向上帝索要得太多,上帝不讓他活過六十歲”;……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視覺人生:餘秋雨序(3)

美國的華文報紙紛紛表示費解:藝術家的遺體還存放在冰庫裡,你們,也太鐵石心腸了吧?

他早已可以生活在世界任何一座大城市。很多有成就的華人確實也那樣做了。而他卻選擇了回來,選擇了這座城市。難道,他選錯了嗎?

但我知道,事情不會永遠這樣。

我想,應該保留他的一間工作室。應該有一個他的作品的展示廳。應該有他的一個小小的墓園,當然不必在上海。可以預計會有很多後人在他的那些傑作前佇立良久。美,透過一個現代中國殉道者的生命遺蹟,得以延伸。

正這麼想,收到了這本從廣西寄來的《陳逸飛傳》稿本。我一眼看去就有點感動,因為我知道遠在邊疆的作者在幾年之前就在計劃做這個題目了,而他原先並不認識陳逸飛先生。因此,這不是一本趕在傳主死亡的當口上臨時炒作出來的書,也不是一本帶有個人情感水分的書。作者後來見到陳逸飛先生,還是以我的名字作媒介的,因此,我有責任寫這篇序言。一般的序言要評論書,我因出版社催促,沒有時間細讀這本書了,只以一個老朋友的回憶來補充一些內容。我想,這也可以作為序言的一種特殊形式吧。

第一章 地靈人傑得逸飛(1)

(1946年4月12日—1946年12月)

陳逸飛1946年4月12日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1986年鎮海縣一分為二,劃分為鎮海區和北侖區,陳逸飛出生地的故居在北侖區。他出生的那個村,叫星陽村。

水鄉孕育

現在要說一說陳逸飛的家鄉。過去人們誤以為他的故鄉在江蘇的蘇州。

浙江是陳逸飛的家鄉,可是浙江太大,歷史太久,文化太密集,說也說不盡。讓我們從寧波說起。

寧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過一本《藝壇人生——寧波籍文化名人風采錄》,這本書由寧波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寧波市文化局組織編寫,裴明海主編。我因為寫過《餘秋雨的背影》一書,被邀請寫餘秋雨先生,直到我把稿子寄給裴明海先生,仍然不知道書中寫的還有哪些寧波籍的文化名人。待我拿到《藝壇人生》,開啟目錄嚇了一跳,寧波竟然有那麼多當代的文化名人。書裡收錄的寧波籍文化名人也許還不是很全面,但看看目錄上這些響亮的名字,已經不能不說寧波了不起,地靈人傑。

這些當代寧波籍文化名人是:小說家###才,文化學者餘秋雨,畫家邵洛陽、陸一飛、全山石、陳逸飛,歌唱家趙梅伯、斯義桂,鋼琴藝術家吳樂懿,音樂家周大風,芭蕾表演藝術家石鐘琴,風光攝影家李元,郵品收藏家哲夫,劇影藝術家應雲衛,電影表演藝術家###鳳,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畢春芳、金採鳳,京劇表演藝術家楊春霞。

再看寧波籍的電影人,更是嚇人一跳。據郭學勤在《寧波籍電影家彪炳於中國電影史的文化成因——寫在中國電影100週年之際》一文中介紹,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電影編導張石川、袁牧之、應雲衛、林杉、桑弧、幹學偉、張鑫炎、張子恩,電影事業家邵氏兄弟、徐桑楚,電影技術家鄭崇蘭、林聖清,還有一大批名演員如喬奇、韓非、張翼、舒適、白穆、陳思思、###鳳、王志文、張小磊、陳肖依、洪金寶、周星馳,總共有120多位寧波籍電影名人,這些電影家,有的出生於寧波,家鄉將他們哺育長大,有的原籍為寧波,與故鄉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寧波應該稱為電影城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