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小說:視覺人生:陳逸飛傳 作者:開了

專業畫家以後也沒能回去畫畫家鄉的小河,旅居美國的10年路更遠生計也更忙,重返上海發展又忙了十幾年,這一拖就拖了整整58年。

2004年4月的清明,陳逸飛迎來58歲,在鄉親們的邀請和安排下,他終於來到故鄉出生地,寧波北侖,動手掃墓祭祖,商量發展大計。

這時的陳逸飛,距離60大壽還有整整2年。現在可以算了,這時刻距離他離開人世正好是1年。58年沒有來,現在來了,卻是提前來告別的。

第一次來到故鄉,來得很感動,是全方位的無以言表的感動。感動中還有一分自責,來得太晚,一切都已經變化了,而且早該參與故鄉的藍圖設計,早該參與故鄉的文化建設。

第一章 地靈人傑得逸飛(2)

曾經從母親那裡聽來一條小河,一條從家門口流過的小河,一條連線家鄉與大海的小河。每次聽完母親講述小河,小逸飛就坐在上海的家門口,遙想家鄉那條河,再大一點的時候,陳逸飛就一邊想象這條河一邊描繪這條河了。多年以後,陳逸飛還清晰記得母親關於那條小河的話語。“母親經常給我講,我家在鎮海(現北侖)老家門口有一條小河,那一年我們是划船出去的,你還在拉肚子,臉色黃黃的……”(賴剛、趙文娟:《陳逸飛回到夢中的故鄉》)想象中的故鄉小河也常常引發陳逸飛的靈感和激情,他的諸多繪畫作品都具有小河意境和水鄉背景,大概都來自潛存了幾十年的鄉情。他想,來晚了,得加快參與。“我非常願意把自己遊歷世界名城的視覺享受和感受傳遞給家鄉的人們,和大家分享自己對城市視覺美的檢驗”;“北侖應該定位為‘江南海港城市’,應將海濱的內容做全做精,以此帶動文化、旅遊等協調發展” 。陳逸飛是個多面手,他參與家鄉建設的方式很多,但他的基本身份是畫家,他也想用畫筆參與。陳逸飛用心畫過古鎮周莊,使周莊為世人所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人;他也打算好好地畫一畫故鄉北侖,好讓北侖也出出名,引來更多的客人。“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我也在思考怎樣表現更切題,如何使更多的人喜歡它,我會在今後不斷完善自己的構思。”畫一畫故鄉的完整計劃已經無法具體實施,告別之後是永別,陳逸飛把故鄉的構圖帶走,畫在大地是江南那片水綠,畫在天空是那條彩虹。

生在水鄉的陳逸飛,長大以後特別欣賞水,這甚至影響到了他的性格和人生。他說他的性格和生活像水:“我的態度是豁達平和,順其自然。我欣賞水,人的生命、人的生活應該像流水,雖然它有高峰低谷,撞上中流頑石會濺起無數水花,但它很快就又繼續向前湧流,或湍急,或潺潺,它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形,自己的態,以適合環境,但它的本質不變,流水不腐。水是最平常的,也是最了不起的。無論做人還是做藝術家,無論成功與否,都應像流水一樣,榮辱不驚。”(曉戎:《大畫家的平常心》,《世界時裝之苑》1997年第3期)陳逸飛心靜如水,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

陳逸飛西去之後,比他畫家鄉的畫更升值的,恐怕是陳家大院,恐怕是舊居老宅。全世界知道陳逸飛的人,喜愛陳逸飛的人,懷念陳逸飛的人,都來看一回,就夠了。

陳逸飛正在構想著為家鄉的建設出一把力,可是上帝安排有錯誤,他來不及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童年少年的滋味(1)

(1947年1月—1960年9月)

1946年4月12日,陳逸飛出生的時候,1906年出生的父親陳庚賚正好40歲了,1907年出生的母親範雅芳也已邁進40歲。算得上是中年得子,心情是喜悅的。都說中年得子,孩子特別聰明,這個說法在陳逸飛這裡得到了印證。

家中長子

陳逸飛是家中的長子,他還有一個弟弟陳逸鳴和一個妹妹陳敏靜。

陳逸飛後來在文化創造的道路上站得高走得遠,與他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有直接的關係,與他成長在大上海也有重要的關係。

知識分子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圍,培養了陳逸飛的生活趣味和文化趣味,一開始就不平庸不俗氣。知識分子家庭的清貧境地,維持了陳逸飛身上長久的傲骨之氣,不卑不亢,心平氣和。知識分子的良知給了陳逸飛善良,知識分子的沉浮給了陳逸飛榮辱不驚。

有一次淳子問陳逸飛所持的做人原則,陳逸飛的回答很簡潔:“善良,榮辱不驚。還有……我想這兩個夠了,不要太多。”再問他交朋友的原則,他說:“‘忠’字。人家對我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