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1 / 4)

小說:俠女奇緣 作者:指環王

�岸�炙擔�"這也不枉你老兒倆、她姐兒倆受那場苦哇!這都是佛天菩薩的保佑啊!"公子起來又給泰山磕頭。俗語說的"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今番親家太太的談吐就與往日大不相同了。只聽她說道:"姑爺多禮姑爺請起。這可實在的難為你也不枉你家一場辛苦吃到底也不枉我家行下的秋風望下的雨也不枉咱兩家子這一嫁一娶。往後來我兩口兒還愁甚麼年少柴來月少米。可是人家說的老天隔不了一層紙。等明兒她姐兒倆再生上個一男半女那才是重重見喜。誰也說不的這都是人情天理。"不想她一朝作了官親福至心靈這幾句官話兒倒誤打誤撞的說了個合轍押韻。

卻說張老讓他三個坐下便高聲叫道:"大舅媽拿開壺來。"那個詹嫂聽得公子來了死也不敢出那個房門。連答應都慌著答應答應一聲只叫她那孩子送了水壺來。那個孩子也是訕不肯進屋子只在屋門外叫:"姑爺你接進開壺去呀!"原來那孩子極怕張姑娘張姑娘便叫道:"阿巧進來。"他這才訕不答的蹭進來一手提攜著水壺那隻手還把那二拇指頭擱在嘴裡叼著嘻嘻的姍笑遞過壺去。張太太又叫他給公子請安白說了他象扭股兒糖似的可再也不敢上前兒咧!何小姐道:"不用請安了。"因指著公子問他:"你只說這是誰罷?"那孩子又搖搖頭。何小姐道:"我呢?"他倒認得說:"你!你也是姐。"張姑娘道:"那麼問著你那是誰只搖頭兒不言語偏叫你說。"他只才嗚吶嗚吶的答道:"他是個老爺。"說著張老衝了茶他接過水壺去就拔腳跑了。

張老端過茶公子連忙站起來要接見沒茶盤兒摸了摸那茶碗又滾燙。只說:"你老人家叫他們倒罷!"及至涼了涼端起來要喝無奈那茶碗是個鬥口兒的蓋著蓋兒再也喝不到嘴裡。無法揭開蓋兒見那茶葉泡得崗尖的待好喧騰到碗外頭來了。心想這一喝準鬧一嘴茶葉因閉著嘴喝了一口。不想這口稠咕嚕的醉茶喝在嘴裡比黃連汁子還苦。攢著眉嚥下去便放下碗倒辜負了主人一番敬客之意。張老又給她姐妹送了茶便從佛桌兒底下掏出一枝香根兒。

自己到廚房掏了個火來讓姑奶奶抽菸兒。柳條兒這裡給張姑娘裝煙戴媽媽便張羅給親家太太裝煙。親家太太抽著煙兒何小姐便問道:"媽你老人家今兒個吃這個煙怎麼不象那老葉子菸兒味兒了?"張太太道:"可說呢都是你那舅太太呀!我到了她屋裡她就鬧著不與我吃我的煙只吃她的。昨兒個她又買了十斤渣頭送我吃著倒怪香兒的呢。就這不禁吃一會子又怪燎嘴的大概吃慣了也就好了。"當下賓主酬酢禮成公子才致謝了岳父岳母迎接誇官的盛意。

他老兩口兒也謙不中禮的謙了兩句。公子便要告辭過前頭去。何小姐因問張太太說:"媽不是回來還同舅母請公婆吃飯麼?為甚麼不趁早角門兒開著一塊兒走呢?

省得回來又繞了遠兒。"張太太便道:"使得。"說著用兩指頭攆滅了那根香火又叫道:"大舅媽我不來家吃飯了。晚飯少打半碗米罷!"便一同過這邊來。

到了上房安老爺正和安太太、舅太太在那裡長篇大論談得高聲見公子來了便要帽子褂子待要穿戴好了親自帶他出去拜謝他的業師程老夫子。正說著人回程老師爺穿了公服過來了現在腰房裡候著說一定要進來登堂給老爺、太太賀喜。

讀者你道這位程老夫子從那裡說起又穿了公服來?原來他當日是個出了貢的候選教官因選補無期家裡又待不住便帶了兒子來京想找個館地。恰值那年安老爺用了榜下知縣要上淮安又打算叫公子留京鄉試正愁沒個人照料他課讀見程師爺來了是自己幼年同過窗的一位世兄便請他在家下榻。那程師爺見修饌不菲人地相宜竟強似作個老教去吃那碗豆腐飯;因此一住四個年頭賓主處得十分合式。安老爺又是位尊師重道的平日每逢家裡有個正事必請師老爺過來同諸親友一體應酬從不肯存那通稱本是教書匠到處都能僱得來的淺見。因此師老爺也就居移氣養移體起來。置了一頂鴨蛋青八絲羅胎平鼓窪爹時樣緯帽;買了一幅自來舊的八品鵪鶉補子一雙腦滿頭肥的轉底皂靴。這日欣逢學生點了探花正是空前絕後的第一樁得意事所以才戴其帽而圓其領的過來定要登堂道賀。

安老爺因自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