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3 / 4)

小說:笑傲三界行 作者:竹水冷

手下的魑魅魍魎出戰,而黃帝則帶著他所訓練的一些猛獸以及神兵出動。雙方各出奇兵,黃帝派出了手下的“應龍”,他是一條掌管雨水,長著翅膀的龍類,本來想要以他的大水來淹沒蚩尤的大軍,沒想到蚩尤那邊的風伯、雨師率先出動,打得“應龍”根本無法發揮他的實力,最後狼狽而逃(據說後來又投奔到大禹的旗下幫他治水和規劃水道的工作),迫不得已黃帝只好請出他的女兒“旱魃”將風伯、雨師的水全部給蒸發掉,讓黃帝在這一回閤中贏得了勝利。但是在後來戰爭結束後“旱魃”因為耗了太多的法力,沒有辦法回到天上,所以在民間造成了極大的災害;就這樣,我們掌管雨水的“應龍”在第一次出戰的時候就很狼狽的吃了敗仗,不過以後每當人們要求雨的時候,就會塑出一個“應龍”的形象,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回應,這樣也不算敗的太慘,至少和“旱魃”比起來,他是輸了片刻,但是後來則是受到大家的歡迎,“旱魃”則還是四處遊走,給人類帶來不幸的旱災和饑荒……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而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二十八宿分為四組,就是常被提及的“四象”,除了東方青龍外,北方玄武是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是井、鬼、柳、星、張、翼、軫)。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即著名的紅巨星心宿二,即天蠍座α星)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曹叡,文帝曹丕之子,曹操孫)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鯉魚躍龍門”,一隻小小的鯉魚在躍上龍門之後,就可以變成驕傲尊貴的的巨龍,這中間到底要經過什麼樣的過程呢?讓我們來看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條引《三秦記》中記載了:“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渚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難怪許多人會把科舉制度或是現今的考試比喻做“鯉魚躍龍門”,看看這麼激烈的競爭,幾乎可以說是比臺灣的聯考還要可怕,而且上不了龍門的鯉魚,往往因為耗盡力氣而不能繼續游回原來的出發點,最後只有“曝鰓龍門”,變成蝦蟹食物的一條路。這裡所指的龍門是黃河的“禹河口”(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就象上文所講的,兩岸峭壁對峙,的確很像是一個雄峻的門,而這裡也是禹當初傳說中疏導洪水時所開鑿的一個水道。當地的傳說則是,有一群各式各樣的鯉魚自東海而來,逆流而上到黃河龍門附近向禹報名,大禹鼓勵他們說:“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鼓鰓搖尾,用盡力氣向上躍,躍了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到達龍門,因為龍門高達百丈,後來他們又一條為一條墊高,再躍上七七四十九丈,這加起來總共有九十八丈了。大禹眼見這些鯉魚們這麼努力,於是搧過一陣清風,讓這些鯉魚都藉著風力躍上龍門,只剩下最後為大家墊背的一隻金背鯉魚沒有辦法躍上龍門。他靈機一動,藉著水力躍上浪峰,再用尾巴拍擊浪尖,一躍就姿態優雅的越過了龍門,大禹看了心裡高興,馬上就給這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於是魚龍變化,從此這條由鯉魚變成的龍就奉大禹之命鎮守此處龍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