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給捎上,他就覺得牙根兒直癢。
-----------------求收藏推薦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七十三章 撒謊神功世無雙
李三思微一停頓,邁出第四步,朗聲吟出最後一句:“多籽蓮蓬好大個。”
韓一秋微微一怔,脫口讚道:“好,有新意。”
他叫的這聲“好”,只是誇這首詩好在“有新意”。但在眾人耳中聽來,卻當成是這位大名士是在稱讚這詩好,也就立馬不敢笑了。當即就有不懂詩卻又愛跟風之人也叫出幾聲好來。李三思便趁熱打鐵道:“韓先生,柯員外,諸位賓客,晚輩這首詩的題名叫作‘多子多顆(柯)’,可還算喻意吉祥,能應得景罷?”
聽他這麼一說,眾賓客也都紛紛叫起好來,都覺得這詩喻意吉祥,朗朗上口,最為難得的是十分應景,處處暗合主人家的姓氏;再者,也確實是有新意,本也合乎李三思先前自稱務求出新的言論。賓客之中有幾位讀過一些詩書的人雖然覺得這詩太過淺顯簡單,近乎打油詩,且又不合韻律,意象也近乎沒有,但也不好說什麼。本來嘛,畢竟李三思早就再三有言在先,只求別出心裁,不敢斗膽與前輩尊長比試音韻與意象。
因為蓮蓬籽實眾多,古人常以蓮蓬喻意多子多福。多籽蓮蓬,“多子多顆(柯)”,這可不就是說柯家的新媳婦能夠多生貴子,為柯家開枝散葉之意麼?李三思的這首賀詩,的確是極為討喜,柯員外聽了笑得是合不攏嘴。
趙縣丞鬆了一口氣,覺得李三思這小子總算有些急智,能及時地自創出這麼一首新穎獨特的打油詩出來。他自然不知道這詩並非全然是李三思原創。李三思早年曾看過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在劇中有這麼一個段子令他記憶尤新:乾隆帝無聊隨手摘著花瓣吟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這第四句時,乾隆有點接不上,劉墉就續了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這才使得這“片片詩”言之成句。此時他不過是仿其意,改其詞,吟出一首“顆顆詩”。雖說一半是剽竊,李三思卻量得無人能識得破,誰讓這大明的人不看清朝的戲?
李三思恭請韓一秋將自己的詩落筆成字,話說得更是十分謙虛誠懇。他也是真心佩服韓一秋的才學。李三思再怎麼厚著臉皮不知死活,也沒當真以為自己能與這位大名士一較短長。“鬥詩”之舉,實為情勢所逼。之所以能僥倖過關,與其說是他的“詩才”,不與說是心眼兒使得好,將韓一秋的涵養與脾性摸得極準。他緊扣住詩的“新意”大作文章,別處卻往死裡謙虛,說話的分寸又拿捏得恰到好處,既激得韓一秋讓自己作“新”詩,又不至於讓他暗生慍怒,當真與自己為難。
韓一秋揮毫將李三思作的這首打油詩寫就之後,柯員外沒口子的稱好道謝。他打定主意,這韓先生自作的第一首詩就在掛在客廳內,好增添榮光,誇耀賓客;這第二首李先生的詩今夜就讓人掛在洞房裡,好讓兒子兒媳看著能加倍有幹勁兒,早些多生幾個兒子。
當著眾人的面兒,李三思使出他的獨門絕技撒謊神功,大大方方地對柯員外道:“員外,實在抱歉得很。先前我帶來的那首詩雖然是由我所作,卻是我的一小丫環執筆所題。那小丫頭正如韓先生所說,也就十四五歲。看她倘算伶俐,我便胡亂教她寫過些字。這丫頭十分頑皮,老是喜歡仿著我寫字,卻又學得不好。這次寫賀詩,她就硬是央求著要替我動筆,說是想看一看她仿我的字型別人瞧不瞧得出。我也是慣壞了她,也就由著她了。沒想到,到底是讓韓先生一眼識破了。嘿嘿,不愧是大行家。厲害,厲害!”
接著,他又向韓一秋道:“韓先生,我回去之後,自會將先生的點評轉告給我那小丫頭,叫她以後切不可強行矯飾,硬仿我的字型。這也是不辜負先生的一番愛才美意。”
韓一秋面露微笑,微微點頭。
因著李三思的緣故,柯員外連得韓一秋兩副墨寶題贈,今日府中的這一場“四步成詩”的熱鬧也足可稱為佳話了,哪裡還會介意這個?他笑容滿面地連連搖手,說道:“李先生說哪裡話?先生家中的一名小丫頭都這般有才學,先生自己的學問就更加了不得了。”其他眾人想的也就和柯員外所說的差不多,也都越發認定這位李先生果然是大有學問之人,有其僕必有其主嘛。於是,眾人又都免不了誇讚幾句什麼“家風燻墨香,婢僕皆知書”。
趙縣丞將李三思的這些恬不知恥的謊話聽在耳中,猛喝了一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