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3)

最高境界。因此,仁的境界是無限的。

孔門弟子中,只有顏淵是“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他的弟子則僅僅是“日月至焉而已矣”。這一方面是孔子給予弟子的品評等第,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完美的仁是多麼不易體現呀!

孔子是不輕易許人以仁的。孔子對於弟子知之甚深,瞭解他們雖各有所長,卻都未曾體現仁的最高境界。因此,孟武伯請問孔子他的三位弟子是否“仁乎”時,孔子不加輕許,只是針對弟子的優點加以評述說明而已。

子路、冉有都懷著政治、軍事的長才,本單元前幾章已加闡述,可與本章相印證。至於公西華,則年少知禮,孔子許其“束帶立朝,可使與賓客言”,其儀表、辭令,和外交才華,都可以想見。

成就“仁”固然不易,但是“為仁之方”,卻是每一個人隨時隨地即可實踐的,我們若能時時處處體現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美德,假以時日,自會透過實踐,愈益接近仁的境界,為孔子“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這番話作最好的詮釋與見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