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造船的能力,如果中國能夠堅持半年以上,日本的船隻就會比戰前減少三分之一,這是日本怎麼也不能承受的壓力,因此只要戰爭一直這麼維持下去,日本早晚會堅持不住的。
而且不只是海上如此。陸地的戰爭也是這樣,中國在朝鮮方向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就在中**隊艱難的在鴨綠江對岸取得了立足點之後,工兵隊伍就全力維修鴨綠江大橋,經過了五天的奮戰,大橋終於修復。並且中國將原來的鐵路橋改成了公路橋,能夠容納中**隊快速透過。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方面最新的重型坦克也能夠透過大橋,如此一來中國坦克兵的作戰能力大為增強,對於突破日本的層層防線有了更大的把握。
中國新設計的這種坦克被命名為彪三坦克,坦克重量超過了20噸,這在一戰結束的世界上絕對算是一個大傢伙了,要知道現在英法兩國都在弄一些小型坦克,一個個的如同遊騎兵一般。也就是一人來高。重量普遍不到十噸,唯一的好處就是機動性比較強。
可以說英法在坦克的發展上面已經走上了歧路。坦克最為最強大的陸地武器,就一定要在機動性,火力還有防護能力之上找到一個平衡,這和設計戰列艦的思路差不多。
可以有一些側重,但是絕對不能忽略任何一項,中國在坦克的設計上面,力求增大噸位,只有坦克足夠大,才能夠擁有強大的防護力,也能夠安裝更大的火炮,擁有強大的火力,這都是主戰坦克不可或缺的東西。
至於有機動性,自從中國和德國合作之後,在發動機的製作上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已經能夠製造四百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已經完成可以了,彪三坦克裝備了七十五毫米的坦克主炮,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四十毫米,而且採取了傾斜裝甲的設計方式,預計防護能力能夠比擬六十毫米的垂直裝甲,速度也超過了四十公里每小時。
總體上來說彪三坦克要比日後俄國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弱很多,但是畢竟要早了十年還多的時間,縱觀現在的世界,彪三坦克絕對能夠橫行天下,要知道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之中各大國主要是在經濟危機之後,感受到了世界局勢的緊張,為了應對未來的戰爭,才開始設計新型坦克。
而喬宇則不會這麼短視,尤其是中國周邊環境又這麼複雜,喬宇永遠都不會放鬆對強大陸軍的追求,如果說海軍是中國奪取世界利益的一柄利劍,那麼陸軍就是中國立足世界的鋼鐵盾牌。
有了強大的陸軍中國就能夠保住基本的國土,就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海軍是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問題,而陸軍就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了。
因此雖然一戰結束了,中國對於強大的陸戰武器的追求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彪三坦克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部隊,而在設計院之中彪四的圖紙已經繪製出來,彪五也在預研之中,中國的軍工技術團隊已經形成了科學的武器設計體系,能夠保證中**隊得到最好的武器。
而此時盧漢就親自乘坐了彪三坦克之上,指揮著部下透過鴨綠江大橋,這些天由於日本防線嚴密,火力強大,早期的那些坦克裝甲太薄,速度也太慢,根本不能突破日本人的防線,只能夠自保,勉強維持著立足點。
而現在彪三坦克足以勝任這個任務了,坦克部隊快速透過鴨綠江大橋,而就在此時日本的幾架飛機也向這邊衝了過來,日本方面對於鴨綠江大橋的重要性十分清楚,如果中國掌握了這座大橋,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向朝鮮方面派遣軍隊和物資,日本的防線甚至有崩潰的可能。
因此日本的指揮官命令陸軍航空兵和海軍不計代價的將鴨綠江大橋徹底摧毀,不過要實現這個任務太困難了,中國已經牢牢掌握住了制空權,不過過來的是飛機還是水面艦艇都會受到中國的無情打擊。
日本已經連續攻擊了數次,除了給中國的空軍增加一點戰績之外根本沒有別的用處,這一次三架日本飛機快速向著大橋衝了過來。就在他們距離大橋還有三公里左右。五架中國飛機出現在了空中,將日本飛機的去路攔住,中國飛行員已經久經大敵,經驗豐富,不慌不忙的擊落了兩架日機,不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第三架日機並沒有逃走,或是準備格鬥。而是選擇了一個空擋,用最快的速度撞向了大橋。
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這個日本人果然瘋狂,竟然用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中國飛行員急忙追擊,不過由於沒有考慮到日本人這麼瘋狂。速度也有些慢了,這架日本急速接近大橋,眼看就要撞上去了。
這架日本飛機上面有大量的燃油,還有炸彈,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