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軍政各界的一個重要共識,不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就存在了很大的分歧,一派日本人認為應該先集中全力擊敗中國,最主要的就是消滅中國海軍,奪回琉球群島和臺灣,進而從朝鮮半島攻擊中國大陸。
另一派則堅決反對這個計劃,他們認為中日之間在戰爭潛力上面存在巨大差距,而且現在中國政府對外強硬,民心士氣都空前高漲,就算日本能夠實現消滅中國海軍的目標,接下來的陸戰也會面臨重重困難,龐大的中國能夠將日本徹底拖死。
他們認為應該效仿德國的逐步擴張的做法,德國目前就是先安撫住了最主要的敵人蘇聯,然後才攻擊北歐,然後劍指英法,日本也應該如此,將中國這個最主要的敵人安撫住,然後快速擊敗美英等國,如此一來,日本就擁有了足夠的戰略後方,也有了充足的資源,就能夠和中國進行生死對決了。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石原莞爾和岡村寧次,據說天皇裕仁很欣賞他們的方略,不過海軍的將領山本五十六卻是極力反對,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最著名的美國通,他真正見識過美國的工業能力,他一再警告日本政府,不要試圖挑釁美國,那隻會喚醒一個巨人。
不過日本政府的一些人還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是非常脆弱的,和日本這種皇國不同,只要遭受到重大失敗之後就會簽訂城下之盟,絕對不會和日本死拼到底。
對於日本政府的種種爭論中國並不清楚,不過此時日本送來的密信之中卻向中國承諾,只要中國能夠站在亞洲一邊,日本願意向中國開放印尼和南朝鮮的市場。
“百里兄,日本一貫都是貪得無厭,只要吃到嘴裡的東西,都不會輕易鬆口,這一次他們怎麼會這麼痛快啊,你能看透他們是怎麼想的麼?”
蔣百里其實也在不斷的思考日本的打算,他也不能摸準日本的心思,“大總統,這些所謂開放市場的承諾並不會立竿見影,總要進行一些談判,這恐怕是日本的拖延之計,為的就是安撫住中國,至於他們真正的算盤,我還是不太清楚!”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也拖延一下,對於美國的要求我們暫時敷衍一下,等到局勢更明朗的時候再採取行動!”
“的確我們目前也有拖延的本錢,不過日本一貫喜歡不宣而戰,不能不加以防備,我建議將現有的六艘航母進行調整,將鎮遠號,定遠號,致遠號,來遠號四艘航母放到琉球,震懾日本,另外寧遠號和靖遠號兩艘新銳航母負責南海地區,盯緊了印尼方向!”
“嗯,這個辦法可行,不過六艘航母還是有點不夠用,我們還要加緊製造航母,按照寧遠號和靖遠號的成熟經驗,我們再建造兩艘,就定名為經遠號和撫遠號!”
美國在二戰期間造了一百多艘航母,但是其中只有二十幾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其餘的都是輕型航母,護航航母,實際作戰能力很有限,按照喬宇的計劃中國有十艘主力航母就足夠應付局面了,太多了就超出中國的國力承受能力了。
這十艘航母全部是遠字艦,最後兩艘還在圖紙之上,被定名為安遠號和平遠號,這也將成為中國未來海上霸權的核心力量。
亞太地區還在維持著脆弱的和平,各國之間還保持著剋制態度,而歐洲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希特勒已經將注意力放在了北歐的丹麥和挪威以及西歐法國上面。
丹麥所處的日德蘭半島正是德國前出海洋的關鍵,而挪威扼守北方航道,本土有擁有大量的鐵礦石,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有色金屬,如鎳礦等等,此外奪取了挪威之後,就能迫使瑞典和芬蘭兩國倒向德國,北歐也就落入了希特勒的掌控之中。
這對於德國來說十分重要,為了能夠迅速攻佔這兩個國家希特勒調動強大的兵力,攻擊挪威的一共是七個師,攻擊丹麥方向的一共是兩個師加上一個旅。
從陸軍上看這個規模並不大,但是德國的海空力量卻是傾巢出動,納粹僅有的三艘航母全部被拿了出來,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充當主力,另外又起點號改裝而來的慕尼黑號航母也加入其中,三艘航母,艦載機的數量超過二百五十架,構成了空前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面對德國全面立體的進攻,丹麥只維持了兩個小時,實際上鋪天蓋地的艦載機就讓丹麥徹底放棄了抵抗,這次攻擊完全變成了一次武裝巡遊。
挪威方面德國也進展迅速,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傘兵部隊是攻擊挪威的主角,這一次攻擊的主角落到了航母之上。
三艘航母出動強大的航空兵,針對港口,鐵路,公路,